投黄司李

未脱来时旧衽衣,语言面目复何施。
无心求僭士人服,糊口可为童子师。
过世有缘蒙顾遇,穷途乏力仗扶持。
汉江十月萧萧雨,一夕颠毛半作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投黄司李》是一首七言律诗,由元代诗人杨弘道创作,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个人志节的坚持。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杨弘道,字叔能,号素庵,元朝淄川人,是一位气高古、文章极自得之趣的文人。其诗歌风格豪迈,不事举业,磊落有大志。《小亨集》是他的作品集。
  1. 诗歌原文
    未脱来时旧衽衣,语言面目复何施。无心求僭士人服,糊口可为童子师。过世有缘蒙顾遇,穷途乏力仗扶持。汉江十月萧萧雨,一夕颠毛半作丝。

  2. 诗歌赏析

  • 内容解读:《投黄司李》是杨弘道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所作,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理想的坚持。
  • 情感表达: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与愤懑,同时展现了他对理想的执着与坚持。
  • 艺术特色: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开阔,既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尤其是结尾两句“汉江十月萧萧雨,一夕颠毛半作丝”,更是将诗人的悲愤之情推向高潮。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元代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精神困扰。
  • 作者经历:杨弘道在仕途上遭遇挫折,生活困顿。这种经历使他更加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1. 思想内涵
  • 现实批判:通过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反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判,如官场的黑暗、贫富差距等。
  • 个人志节:强调了个人的志节和坚守,即使面对困境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1. 文学价值
  • 诗歌形式: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规范而严谨,展现了杨弘道高超的诗歌技艺。
  • 思想深度: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 艺术魅力: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投黄司李》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生活困境和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品质和人生哲学,还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