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燕城下,高台草树秋。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
沧海谁青眼?
空山尽白头。
还怜易河水,今古只东流。
南城咏古十六首黄金台
介绍
。
《南城咏古十六首黄金台》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组诗,共16首。
诗歌原文
第一首
南城有金台,千载空遗恨。
壮士气欲吞,英雄志难尽。
昔人多不遇,今我亦无问。
莫使青云路,徒令白日昏。
第二首
黄金台上名雕梁,
万古英豪皆寂寥。
何当一见汉王姬,
千载空余金台在。
诗歌注释
- 南城:南边的城墙,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城内。
- 黄金台:传说中的黄金筑成的高台,在故都遗址附近。相传是西周时所建,后被秦人烧毁;汉朝刘邦曾在此设宴招纳天下英雄人物。
诗歌背景
相关推荐
南城咏古十六首 黄金台 落日燕城下,高台草树秋。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 沧海谁青眼? 空山尽白头。 还怜易河水,今古只东流。 译文: 夕阳洒落在燕城的城下,高高的台上草木凋零,秋天的气息弥漫四野。 千金的财富又算得了什么呢?难得的人才更是难得。 是谁在沧海之中对我投以青睐的目光? 空山之中,白发苍苍的人儿已寻寻觅觅了一生。 我依然怜爱那易水之水向东流淌,古今皆是如此,永不改变。 赏析:
南城咏古十六首 黄金台 高阁秋天迥,金仙宝珞齐。 青山排闼见,紫气隔城迷。 朱栱浮云湿,雕檐落照低。 因怀百战士,惆怅立层梯。 注释: 1. 高阁秋天迥:形容高阁在秋天显得格外高远。迥,遥远。 2. 金仙宝珞齐:指楼阁周围环绕着珍贵的宝物和装饰。金仙,指金色的神仙,象征财富与荣耀;珞,指宝石,象征珍宝。 3. 青山排闼见:形容青山如门一般排列着,直通楼阁之内。排闼,推开门。 4. 紫气隔城迷
【注释】 黄金台:指古代战国时期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的黄金台,用来招贤纳士。后来,这里泛指招揽人才的地方。 朝元阁:指皇宫中的元会殿。 卖酒楼:指卖酒的小酒馆。 辇路:皇帝乘坐的车驾所经的道路。 宫沟:即“沟渠”,指宫廷中的御沟。 青城:指青城山。 紫塞:指长城。 幽州:古地名,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怀之作,写一位老人寻访故地的情景。全诗以“梦”字贯串全篇,首联写诗人从梦中醒来
南城咏古十六首黄金台 兰若幽静处,联镳共赏秋。 宝华幢合璧,衮冕画开图。 断碣藏苍苔,空庭落叶堆。 饥鸢不避客,攫食下生台。 注释: - 兰若:指古代的僧院或道观。 - 联镳:指骑马并排而行,表示友好或同行之意。 - 宝华幢:古代帝王、贵族等出行时所乘坐的车驾上所悬挂的一种装饰性物,象征尊贵。 - 衮冕: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所戴的礼服,象征着权力和地位。 - 断碣:意为断裂的墓碑,多用于形容荒废
南城咏古十六首 黄金台 阁道连天起,丹青饰井干。 如何千手眼,只著一衣冠。 金榜交龙挟,雕甍吻兽攒。 凭高天万里,白纻不胜寒。 注释与赏析: 1. 阁道连天起,丹青饰井干。 - 阁道: 指连接宫殿的高架通道或桥梁,常用于古代皇宫或重要建筑中,以便于官员和游客通行。 - 连天起: 强调其长度和壮观,形容其延伸至天际,几乎与天空相连。 - 丹青饰: 丹青是一种传统的绘画材料,常用来描绘山水
【注释】 燕人:指战国时燕国的人民。东作:《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孔颖达疏:“姜嫄之为妇人,当于春时始耕,故云东作。” 熔:熔化。 角断:牛的犄角折断了。苔花:苔藓。 蹄穿:牛蹄上穿的铁鞋破了。土锈腥:土里的牛粪发出的气味,是腥的。 野老:山间老人。 托:寄托。 穰穰:丰盛的样子。 黍:一种粮食作物。 青(qīnɡ):绿色。 【赏析】
注释: 1. 黄金台:指古代传说中的台,据说是楚王在台上铸成金子作为奖赏。 2. 台殿青冥外:台殿建在高高的山外,与天接界。 3. 团团海月凉:圆圆的月亮洒下清冽的月光。 4. 隔帘闻凤管:隔着帘子听到凤管的声音,即箫声。 5. 秉烛奏霓裳:手拿着蜡烛在演奏着华丽的乐曲。 6. 铜雀晨霞眩:铜雀台在早晨的阳光照射下,霞光闪闪。 7. 金盘夕露瀼:金盘中的露水在夕阳下闪烁。 8. 仙人不复返
【注释】 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筑此台招士,郭隗以牛马为托辞,后遂用“黄金台”代指招纳贤才的场所。 羸骖(niáo):瘦弱的马。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下土:指凡夫俗子。 环佩:古时佩饰。 草昧艰难日:指草莽时代,艰难的岁月。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咏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抒发了对英雄志士的崇敬之情。 首句“羸骖踏秋日”,点明时间是秋天,描写的是一幅壮怀激烈的场面
南城咏古十六首 黄金台 城南天尺五,祇树给孤园。 甲第王侯去,精蓝帝释尊。 老僧夸塔影,稚子斫松根。 何日天台路,相从一问源。 译文: 城南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黄金台,是给孤园的所在地。 那些曾经住在这里的王侯贵族已经离去,只剩下了一座佛塔,被尊称为“精蓝帝释尊”。 老和尚们还在夸赞那座佛塔的影子,孩子们也在砍伐着松树的根部。 不知何时能够再见到通往天台的路,到时候我们一起去探寻它的源头吧
注释: 仙馆在红尘之外,龙头可以借来观看。 打开信封,云雾缭绕,云气湿润;靠近席子,雨声寒冷。 鲜血凝固成螺黛,香气逼得麝香檀木都感到压力。 牙签可以认出题字,还是建隆年间的印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南城古迹的咏赞,通过对黄金台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和神秘。 “仙馆红尘外,龙头得借看。”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黄金台比作神仙之馆,位于人世之外,令人神往。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龙头"一词
南城咏古十六首 黄金台1 原文: 废苑莺花尽,荒台燕麦生。 2. 注释与赏析: - 废苑莺花尽:废苑,指曾经繁华的园林,因荒废而变得寂静。莺花,泛指春天的花朵和鸟鸣声,这里用以形容昔日的生机与美丽。尽,意味着消逝,消失。整个句子表达了一种由盛转衰的意境,描绘出曾经繁华的园林如今却只剩下鸟儿的啼鸣和落花的景象。 - 荒台燕麦生:荒台,荒芜的台地,象征着曾经的荣耀或重要之地已沦为荒凉之所。燕麦
南城咏古十六首:黄金台 安史开元日,千金构塔基。 世尊宁妄福,天道自无私。 宝铎游丝罥,铜轮碧藓滋。 停骖指遗迹,含愤立多时。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南城咏古》中的一首。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第一、二句“安史开元日,千金构塔基”,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的开元年间,当时有一位富贵人家建造了一座塔。第三、四句“世尊宁妄福,天道自无私”,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人们追求虚名和利益的看法
南城咏古十六首 黄金台 秋水清无底,凉风起绿波。 锦帆非昨梦,玉树忆清歌。 帝子吹笙绝,渔郎把钓多。 矶头浣纱女,犹恐是宫娥。 翻译: 在秋日的暮色中,水面清澈透明,仿佛无边无际;微风拂动带来清凉,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昔日的船只不再是昨日的梦想,而是真实的存在;曾经的歌声依然回荡在耳畔,让人怀念不已。昭王已逝,笙歌不再,只有渔夫依旧在河边垂钓。那矶头洗涤丝帛的女子,恐怕还是宫中的侍女。
【注释】: 1. 南城咏古十六首黄金台:指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囚禁在北海,牧羊时,曾将牛尾插在地下,作为标志和记号。后来汉昭帝派使者到北海,把牛羊都放回来。 2. 祠宇当城角:指苏武墓所在。 3. 霜蹄刻画真:指苏武牧羊时,用冰来制马鞭。 4. 房星何日坠:房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主北方,古人认为它象征帝王之位,如果坠落,则表示帝王不得善终。 5. 骏骨自能神:意思是说苏武虽然被囚禁在北海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述了南城的历史和文化。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 第一句:“皇唐开宝构,历劫抵金时。” - 皇唐:指的是唐朝,这是对唐朝的尊称。 - 开宝:指唐朝的建国年号,这里用来表示唐朝的建立和繁荣。 - 构:指建筑,这里特指建筑物。 - 历劫:经过许多朝代的更迭。 - 抵金时:意味着历经风雨,最终到达了金朝的时代。 - 第二句:“绝妙青松障,清凉白玉池。” - 绝妙
【注释】 南城: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固始县。黄金台:传说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地方,后成为文人雅士向往之地。 【译文】 高楼大厦映照着深深的巷子口,松树枝叶低垂夹住了小路。拾起柴火来供早炊用,抱着水瓮浇灌着菜园里的花草。经常从琅函中读诗,诗题常常写在古鼎上。白发苍苍的张道士送客经过桃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黄金台的描绘和赞美。首句“楼观回深巷”,描写了黄金台周围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