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赋七首 其四

驱车适秦京,策马来燕国。
所见何堂堂,莫非侯与伯。
甲第金张家,乙观王谢宅。
旌节出广衢,百步人辟易。
威权自其口,气焰何烜赫。
安知公餗倾,反掌遂狼藉。
鲁连彼何人,肆志宁自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赋七首 其四》是曹植创作的一首表达诗人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2. 诗歌背景:此诗出自《文选》,选自萧统编的《文选》。曹植以其才华横溢、政治抱负而著称,曾一度受到曹操的赏识,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首诗反映了曹植在政治失意中的内心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3. 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南国有佳人”这一设定,隐喻性地表达了诗人自身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诗中的“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描绘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孤独状态,而“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则揭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冷漠态度的不满与无奈。最后一句“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更是点明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个人才华无法得到认可时的深深叹息。

《杂赋七首 其四》不仅是曹植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曹植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