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江上竹枝歌,风雨潇潇放棹过。
翠黛含颦欲谁怨,九疑云暗奈愁何。
题竹 其二
介绍
《题竹 其二》是郑板桥的作品。郑板桥,字克柔,一字兰竹,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明代著名的书画艺术家,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他的画作尤其以画竹著称,被誉为“竹之王”。
郑板桥在创作《题竹 其二》时,不仅是为了赞美竹子的自然美,更是通过竹子来表达自己坚韧不拔、高洁脱俗的精神品格。他一生倾注心血于画竹,使竹子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正是他作为艺术家的独特体验和独特体验的体现。
相关推荐
诗句原文及翻译: 楚人江上竹枝歌,风雨潇潇放棹过。翠黛含颦欲谁怨,九疑云暗奈愁何。 译文: 楚地江上传来竹枝歌谣,风雨潇潇中我划船而过。翠眉微蹙仿佛含着怨恨,九疑山云雾缭绕让人心绪纷扰。 注释: - 楚人江上竹枝歌:楚地的江上流行着竹枝曲调的歌谣。竹枝曲起源于巴渝地区,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歌曲。 - 风雨潇潇:风雨交加,气氛萧瑟。潇潇形容雨势大而急,也形容风声。 - 翠黛含颦
注释: 1. 一方明月影,写在墨池头。一方,即一圆,指月亮;月影,即月光。墨池头,指砚台的上端。 2. 昨夜天风起,飒然环佩秋。天风起,即夜风生,形容夜晚风声呼啸。飒然,形容声音或动作轻快而响亮。环佩,古代妇女身上的一种装饰品,此处代指女子。秋,秋天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夜景图。首句“一方明月影,写在墨池头。”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轮明月倒映在砚台墨池之中的景象
注释:在昆丘,有许多玉子,云气也不曾收。 数尺长的伶伦管,天生在上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昆丘地区玉石的分布和生长情况。首句“昆丘多玉子”点明了昆丘地区盛产玉石,次句“云气不曾收”则描绘了玉石分布广泛、遍布山野的景象。第三句“数尺伶伦管,天生在上头”,则是对玉石形态的具体描绘,伶伦管即箫,形容玉石如同天籁之音般悠扬。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1. 黄陵庙:在湖南省湘阴县。2. 竹:指湘妃竹。相传为帝尧时娥皇、女英二妃的墓,她们死于舜帝之难后,葬于此地。后人在此建庙,称黄陵庙。3. 龙吟:形容雨声。4. 未就眠:还没有睡。5. 湘云笼月:即月色像被湘妃的衣裳所笼罩。6. 蓬窗底:蓬草编成的小窗户。7. 湘云:这里指湘江上的白云。8. 娟娟:皎洁的样子。9. 湘妃竹:传说中湘水之神娥皇和女英的化身。10. 孤坐:独自坐着
岁暮看吾辈,萧疏赖此君。 横枝驯怪石,直节藐寒云。 松傲低为伴,梅清艳不群。 有时当积雪,秉烛倚宵分。 【注释】 1. 岁暮:指年终。 2. 萧疏:形容荒凉、萧条。 3. 此君:此处的竹子。 4. 横枝驯怪石:形容竹子在横枝上生长时,与奇形怪状的石头相依相伴。 5. 直节藐寒云:形容竹子挺拔的枝条,可以藐视严寒的云朵。 6. 松傲低为伴:形容松树高耸而傲岸,但也能成为竹子的伴侣。 7.
注释:竹子的枝干直挺,自古以来就瘦长;空心的竹竿本自清明。一阵凉风从屋头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讯息。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竹子的品格和特点。首句“直节从来瘦”,点明了竹子的特性——笔直、瘦长。第二句“虚心本自清”,则进一步揭示了竹子的品格——虚心寡欲,高洁清廉。第三句“凉风屋头起,叶叶是秋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阵凉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宛如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
注释: 1. 题竹 其二:这是一首题画诗,以竹为题,写自己对竹的赞美。 2. 极目苍梧野:极目远望,苍梧野指广阔的原野。 3. 湘灵翠辇过:湘灵指传说中的湘水女神,翠辇指用翡翠装饰的车,这里指神话中的湘水女神乘坐的车子经过。 4. 千年枝上露:千年指很长时间,枝上指竹子的茎上。露即露水,指早晨或晚上,阳光照射在竹叶上凝结的水珠。 5. 留得泪痕多:泪痕指露水的凝结物,多指数量大。 赏析:
一夜凉飙转素商,凤毛月下影回翔。 玉枝瘦损知谁似,却忆夷齐在首阳。 注释: 一夜之间,凉爽的风席卷了整个夜空,吹动了月亮下竹叶的舞动。竹子在月光下的影子仿佛一只凤凰般飞翔。然而,竹子虽然美丽,但它也容易受到伤害,它的枝条因为寒冷而消瘦,不知道谁能比它更像古代的伯夷和叔齐,他们在首阳山过着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在夜晚被风吹拂时的景象,展现了竹子坚韧不屈、傲然挺立的精神
注释:不被世间红尘半点侵扰,只有月亮中时能听到凤凰独自吟唱。 涔阳望断兰旌远去,锦瑟一弹秋满林。 译文:不被世间红尘半点侵扰,只有月亮中时能听到凤鸟独自吟唱。 涔阳望断兰花旌旗远去,锦瑟一弦弹奏秋天满林。 赏析:首联“不受红尘半点侵”一句,以“尘”和“月”对举,既写景又点题,表明诗人洁身自好的性格。 颔联“涔阳望断兰旌远”,化用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中的意象,“兰旌”指代朝廷的仪仗
注释:南山上的隐者种下琅玕,刚刚破土的竹笋在烟雨中显得寒冷。所有的竹都被伶伦裁剪成凤管的样子,芸窗里保留着一枝看。 赏析:此诗是题咏竹的,以写竹自比。首二句写竹的种植和生长,“南山野老”四字点出种植地点和作者身份,“琅玕”是美玉名,用以指竹。“锦箨”是竹皮的颜色,这里用“锦”形容其色彩鲜亮。“初翻”说明竹笋刚刚开始出土,“烟雨寒”写出了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第三四句写竹子被制成笛子后
【注释】箨:竹的外层皮壳。 长:永远。 相期:约定,希望。 赏析:《题竹其二》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此诗以咏物起兴,托物言志,借咏竹而自喻。《题竹》共二首,这是其中第一首(第二首见《全唐诗》)。首句“箨香初解粉”,写新竹初生时那股清香,它来自竹箨,也就是竹的外层皮壳。次句“叶嫩正含姿”,写新长成的嫩竹绿叶,还带有稚气,但姿态优美可爱。第三句“长保青青节”,说竹子长成后,其青翠常在,永保青春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