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舟行

烟江三五夜,独月引行舟。
野色推蓬合,波光进艇留。
银蟾天上湿,乌鹊渚边愁。
那听楼头笛,怀乡鬓欲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舟行》是明代于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中孤舟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

  1. 创作背景:于慎行(1545-1608)是东阿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他著有《谷城山馆诗集》和《谷山笔尘》等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其官场生涯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2. 诗歌原文
    烟江三五夜,独月引行舟。野色推蓬合,波光进艇留。银蟾天上湿,乌鹊渚边愁。那听楼头笛,怀乡鬓欲秋。
  3. 诗歌鉴赏
  • 《月夜舟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幽美的月夜场景。首句“烟江三五夜”便勾勒出一幅水天相接、夜色朦胧的画面。
  • “独月引行舟”表现出诗人在月光的陪伴下,独自航行在江上。这句不仅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野色推蓬合,波光进艇留。”通过对蓬草和水面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夜晚的静谧与船行的平稳。
  • “银蟾天上湿,乌鹊渚边愁。”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和夜空中的鸟鹊,增添了诗意与情感的深度。
  • “那听楼头笛,怀乡鬓欲秋。”最后一句,诗人通过听到楼上传来的笛声,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岁月无情地催人老去的无奈。

通过欣赏《月夜舟行》这首诗,人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于慎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还能体会到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