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道中

天地路何限,此生随马蹄。
愁来思白发,老去倚青藜。
塞笛行残月,山城起曙鸡。
无才渐姓字,何事在金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昌平道中》是明代诗人袁宏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展现了作者对昌平道中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独特描绘。以下将详细介绍《昌平道中》:

  1. 作者简介
  • 袁宏道,号陶庵、六休居士等,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多以自然风光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富有诗意。
  1. 诗歌原文与译文
  • 原文
    柳条新婉娈,麦陇渐柔丰。
    闪日云光薄,翻空旆影红。
    马嘶不见鬣,毂响但闻风。
    恰为青山去,青山尘雾中。
  • 译文
    新的柳条轻轻摇曳,麦田渐渐变得柔软丰满。
    当阳光洒落时,天空中的云彩显得更加轻薄,翻腾的旗帜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艳。
    听不到远处骏马上的嘶鸣,只听到车轮滚动的声音,只听到风的呼啸。
    我正要骑马向青山而去,只见青山被尘雾遮掩,难以看清。
  1. 作品赏析
  • 自然描写:《昌平道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体现了袁宏道对自然美的热爱。
  • 情感表达:诗歌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平淡而真实的感慨。
  •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充分展示了袁宏道作为“公安派”代表作家的艺术魅力。
  1. 写作背景
  • 《昌平道中》创作于明代,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人墨客有更多机会游历名山大川,进行文化和艺术的创作活动。袁宏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作品,既表现了他的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1. 文学影响
  • 《昌平道中》作为袁宏道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现了袁宏道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成为了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参考文本。

《昌平道中》是明代袁宏道创作的一部经典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以其优美的自然描写、真挚的情感表达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