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之无闻杳希夷,可左泛兮可右移。
丹灶烟轻飞武火,明窗尘细弄婴儿。
动而愈出弱频用,失亦若惊辱较宜。
气母欲抟抟不得,流珠常惜去人时。
寄咏落花十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咏落花十首”是明代诗人王夫之的作品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及其作者的相关背景:
- 作者简介
- 王夫之的生平与成就: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夕堂,湖南衡州(今衡阳)人,生于明末清初,卒于清代初期。他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被誉为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王夫之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其诗歌、散文等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 作品集概述
- 《寄咏落花十首》的内容特点:王夫之的这首诗集中,以落花为意象,抒发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落花的细腻描绘和深情寄托,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独到理解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
- 具体诗句解析
- 诗中的意象与象征:王夫之在诗集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绛缠秦树”、“黄泻河流”,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描述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含深意。这些意象往往被用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迁,反映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
- 文学价值与影响
- 思想内容与哲学思考:作为一位思想家,王夫之在《寄咏落花十首》中融入了许多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通过落花的形象,传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以及对宇宙和人生规律的探索。
- 艺术手法与创新:王夫之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一些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创新思维,使得《寄咏落花十首》成为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语言和独特的风格,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夫之的《寄咏落花十首》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集,更是其深邃思想与独特艺术风格相结合的杰出代表。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王夫之的文学成就,还可以从中获得对生命、自然和宇宙更深层次的感悟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