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团生两翼,飞出水云中。
水浅难留月,云行不待风。
亦知非久住,暂得免雷同。
翘首家山路,洞门东复东。
借庵即事
介绍
《借庵即事》是明代诗人成鹫所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
自古能閒少,求閒未易閒。 被人知住处,移屋入深山。
黄叶随流去,桃花送客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诗中“自古能閒少,求閒未易閒”两句揭示了自古以来真正能够享受闲暇的人并不多见,想要找到真正的闲暇更是不易。这种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诗人选择在深山中隐居,远离尘嚣,以黄叶和桃花作为背景,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意境。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悠闲生活的赞美。
诗中的“日涉须成趣,窥园见物情”反映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他不仅关注外在的自然景观,更注重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诗人通过观察屋檐上栖息的蛙、轻覆在鹤身上的蓑衣等细节,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洞察力。这些生动的场景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
“空手把锄锸,师心学老农。”这句诗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勤劳耕作的敬仰之情。他虽然空着手拿着锄头,但心中却怀揣着学习老农的智慧和经验。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农耕活动中,也体现在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上。诗人通过亲身实践和学习,逐渐领悟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藩篱原不有,草木自成围。”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自然界的藩篱并非人为设置,而是万物自行形成的一种界限。这种观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也反映出他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精神境界。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各种自然景象,展示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他不仅仅是在描绘景物,更是在通过景物传递出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态度。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借庵即事》这首古诗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和生活哲学。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