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断荣枯休问天,看朱成碧总非然。
繁华落尽秋风里,陆地花开又一年。
续西园咏木芙蓉后十五韵
介绍
。
《续西园咏木芙蓉后十五韵》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四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各为七字对仗的句子。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西园春半踏青苔,
玉润珠圆照碧池。
惟有芙蓉江上月,
长疑舞凤出瑶台。
何当载酒西园路,
不用登高一望哀。
花落花开人自老,
天翻地覆两难猜。
这首诗通过描绘木芙蓉的美丽和其在特定季节中的独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主题。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创作的描述,并非直接引用原文。如果您需要更
相关推荐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意象、情感以及运用的手法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在赏析中点明作者的观点态度。 “自断荣枯休问天,看朱成碧总非然”,意思是:自己决定生长与凋零,不必去管上天的事,看它由红变绿也无所谓。这里以芙蓉花自作主的态度和行为来比喻人。芙蓉花是秋天开花的植物,诗人用芙蓉花不依赖天意而独立生长来比喻人要能独立自主地生活
诗句解析与赏析: 弱叶柔柯覆板桥,涉江不用买兰桡。 - 弱叶: 描述木芙蓉的叶子柔弱。 - 柔柯: 柔嫩的枝条。 - 覆板桥: 覆盖在小桥上,形象地描绘了木芙蓉的枝叶繁茂的样子。 - 涉江: 指渡过长江。 - 不用买兰桡: 不需要购买船只来渡江。这里的“兰桡”指的是装饰有兰花图案的船桨。 秋光过眼成朝暮,几度新花换旧条。 - 秋光: 秋天的阳光。 - 过眼: 形容时间流逝之迅速
【注释】 白鸟低飞定露巢:白鸟指白色的鹭鸶,低飞定露巢,指在清晨的露水未干时,白鸟就飞下来建巢。 赪霞高罥缀霜梢:赪霞,红色晚霞;高罥,悬挂;缀霜梢,用红色的晚霞装饰着霜打枯黄的树梢。 野塘秋色如春色:野塘指池塘,秋色如春色,指秋天的池塘景色像春天一样美丽。 摇落犹堪作解嘲:摇落犹堪,意思是虽然秋天已经来临,叶子已经凋谢,但还可以用来作诗嘲笑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艳质:美丽的品质。由来:从来。不牢:不易牢固。藕房:莲花的茎干。零露:落花的水珠。寒皋(gāo高):水中沙洲。孤标:指荷花的高洁。独立:自成一格。群芳外:在百花之外。相伴:陪侍、作伴。幽人:隐居的人。读楚骚:读《楚辞》。《楚辞》是屈原写的,内容多写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心情。后泛指文学作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莲比美人,以美人喻莲,赞美了荷花的风姿。诗中描写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续西园咏木芙蓉后十五韵 花落红颜多,儿童争唱莲花落 1. 溪光斜日两相涵 - 原文: 溪光斜日两相涵 - 注释: “溪光”指溪水的光线,“斜日”指太阳斜照。这里形容溪水与斜阳交相辉映的美景。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溪边景象,光影交错,给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感觉。 2. 清影和香上客衫 - 原文: 清影和香上客衫 - 注释: “清影”指清澈的影子,“和香”指香气四溢
注释: 一次秋风,一次花落,篱笆隔着水路,有渔家在那里。 老人独自坐着,依靠着芬芳的树木,溪边的月亮和烟雾,都笼罩着绛红色的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第一句“一度秋风一度花”,表达了秋风与花落的循环往复。这里的“一度”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而“秋风”则是秋天的象征,代表了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同时,“一度花”也暗示了花的凋零与重生
【注释】 叶:指木芙蓉的叶子。葵,指秋葵。花:指木芙蓉的花。朝槿,即木槿,早晨盛开,傍晚凋谢,故名。与君相去溪南北:指诗人和友人相隔两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大德元年(1297)九月作。木芙蓉,即木槿,一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花色有粉红、白色等,夏秋开花,春末叶落,秋初叶又生。芙蓉,即荷花,一种水生花卉。芙蓉在夏天盛开,秋天凋谢,所以诗中用它来比喻木芙蓉
晓露光团白玉京,夕阳红沁赤霞城。 蹉跎一日成今昔,惆怅花前落叶声。 注释:清晨的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映照着白玉般的京(古代京城),夕阳的余晖把红色的霞光染红了赤色的城墙。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转眼间已经成为了今天和昨天,心中充满了惆怅和失落。在花儿面前,我看着飘落的落叶发出了声响。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晨曦与夕照中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因季节变迁而引起的内心波动。首句“晓露光团白玉京
石榴花在庭院中央绽放,暑气蒸腾令人感到闷热。 梅花开放的日子,仿佛坚冰融化,气候宜人。 四季之中,最适宜的莫过于凉秋节,此时,几株美丽的木芙蓉与一位僧人相伴。 译文: 榴花盛开于轩窗之下,炎炎夏日中带来阵阵热气。 梅花绽放之时,仿佛坚冰被阳光融化,带来了宜人的气息。 四季中,最适宜的莫过于秋天的凉意,木芙蓉花与一位僧人相伴。 注释: 榴火 - 指榴花(即石榴花),这里指代庭院中的石榴花。 开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读懂原诗,分析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意象美、情感美。同时要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关键性词语理解。 “携手相期共入林”,此句的意思是与爱人手拉手约定一同进入树林,这两句写诗人与爱人一起步入树林,共同欣赏秋日林中的美景。 “百花丛里见秋心”,此句的意思是百花丛中,看见秋日的心
木未幽香近小楼,微风吹入始知秋。 横塘一派烟如碧,惟许闲人尽日留。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木未幽香近小楼”:这句诗描绘了木芙蓉(即木槿花)尚未盛开时,其淡淡的香气已经随风飘至附近的小楼上。诗人通过嗅觉来传达木芙蓉还未开放的状态,营造出一种静待花开的氛围。 2. “微风吹入始知秋”:当微风拂过,木芙蓉的清香才真正被人们所感知,从而引发了对秋天的联想。这里的“秋”不仅指季节的更替
诗句释义: 1. 若木扶疏绕一亭,低枝临水水泠泠。 - 若木:这里指芙蓉,一种植物。 - 扶疏:形容树木繁茂的样子。 - 绕一亭:环绕在亭子周围。 - 低枝:低垂的树枝。 - 临水:靠近水边。 - 泠泠:水流的声音,形容溪水清澈流淌的声音。 2. 花边茗碗迟佳客,不信人间有醉醒。 - 花边:指芙蓉花的边缘。 - 茗碗:泡茶的碗。 - 迟佳客:让美好的客人等待。 - 醉醒:比喻人的精神状态
续西园咏木芙蓉后十五韵 海燕归飞雁欲南,芙蓉开日正秋三。花间恰好斜通径,林下偏宜小结庵。 注释:海燕归来,燕子向南飞翔,芙蓉盛开的日子正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在花丛中恰好有小路通向小径,林下则适宜修建一间小庵。 译文:海燕归来,燕子向南飞翔,芙蓉盛开的日子正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在花丛中恰好有小路通向小径,林下则适宜修建一间小庵。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美景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
注释:西园的木芙蓉树下,绿叶红花与短檐相接。秋风如同剪刀般剪断了月光,显得纤巧而细腻。溪翁独自住在秋天的花丛中,斗帐里弥漫着清新凉爽的气息,他正睡得香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风景画,诗人以清新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将西园的木芙蓉、秋风、溪翁等元素融入诗中,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我即莲花”:语出佛家“我即是佛,我本无佛,因念念不舍是佛”之说。 “水仙何用笑山凡”:比喻人贵在精神境界高,不在地位高低,不比世俗。 【赏析】 此诗以溪光、斜日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木芙蓉的倩影,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 首句写溪光斜日,两相涵溶,既写出木芙蓉生长的环境,又烘托出诗人的心境。“清影和香上客衫”,是说木芙蓉的影子映在衣服上,清香扑鼻,使诗人感到舒畅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