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看花能几何,红颜回首白头多。
儿童争唱莲花落,招得芗魂过别柯。
续西园咏木芙蓉后十五韵
花落红颜多,儿童争唱莲花落
- 溪光斜日两相涵
- 原文: 溪光斜日两相涵
- 注释: “溪光”指溪水的光线,“斜日”指太阳斜照。这里形容溪水与斜阳交相辉映的美景。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溪边景象,光影交错,给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感觉。
- 清影和香上客衫
- 原文: 清影和香上客衫
- 注释: “清影”指清澈的影子,“和香”指香气四溢。这句诗通过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景物之美。
- 赏析: 诗人通过捕捉光影的变化,巧妙地将自然景色转化为一种可供人感知的美,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我即莲花花即我
- 原文: 我即莲花花即我
- 注释: “我”指诗人自己,“莲花”象征纯洁或美好。此句表达出诗人对自身与外界事物相互关联的认识。
- 赏析: 这两句诗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的感悟,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水仙何用笑山凡
- 原文: 水仙何用笑山凡
- 注释: “水仙”指水中生长的花朵,“山凡”指平凡的山石。这句诗意在表达自然之美无需人类过多装饰,即可展现其独特魅力。
- 赏析: 诗人以水仙与山石为例,强调了自然界的天然美,无需雕饰即可动人心扉,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 儿童争唱莲花落
- 原文: 儿童争唱莲花落
- 注释: “莲花落”是一种古代曲艺形式,常以莲花为题材。这句诗描述了儿童们欢快地唱着莲花落的情景。
- 赏析: 通过对儿童唱莲花落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一幅活泼生动的画面,也反映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 招得芗魂过别柯
- 原文: 招得芗魂过别柯
- 注释: “芗魂”指美好的灵魂,“别柯”指离别之处。这句诗意味着通过莲花落这种艺术形式,人们得以欣赏到如仙境般美妙的世界。
- 赏析: 诗人以莲花落为媒介,传递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境界,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好情感的共鸣。
- 繁华落尽秋风里
- 原文: 繁华落尽秋风里
- 注释: “繁华”指繁荣昌盛的景象,“秋风里”指的是秋天的气息。这句诗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繁华都归于平淡,只剩下秋天的宁静与萧瑟。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繁华与萧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岁月变迁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 陆地花开又一年
- 原文: 陆地花开又一年
- 注释: “陆地”指陆地上的植物,“花开”指植物开花。这句诗意味着虽然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但生命依然顽强地绽放着美丽。
- 赏析: 诗人通过对陆地上花朵盛开的描述,寓意着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生命的活力和希望始终存在,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启示。
- 自断荣枯休问天
- 原文: 自断荣枯休问天
- 注释: “自断”指自主决定,“荣枯”指事物的兴衰成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和荣辱得失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不依赖外界因素。
- 赏析: 诗人用“自断荣枯”来概括自己的人生哲学,强调了个人意志在面对困境时的重要性,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
- 看朱成碧总非然
- 原文: 看朱成碧总非然
- 注释: “朱”指红色,“碧”指绿色。这句诗意味着尽管颜色发生了转变,但仍保持了一种真实而深刻的美。
- 赏析: 诗人通过对色彩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坚持和对美的永恒追求,强调了审美观中对真实和本质的重视。
成鹫的《续西园咏木芙蓉后十五韵》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木芙蓉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经历的一种抒发和思考。通过反复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