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光斜日两相涵,清影和香上客衫。
我即莲花花即我,水仙何用笑山凡。
【注释】
“我即莲花”:语出佛家“我即是佛,我本无佛,因念念不舍是佛”之说。
“水仙何用笑山凡”:比喻人贵在精神境界高,不在地位高低,不比世俗。
【赏析】
此诗以溪光、斜日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木芙蓉的倩影,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
首句写溪光斜日,两相涵溶,既写出木芙蓉生长的环境,又烘托出诗人的心境。“清影和香上客衫”,是说木芙蓉的影子映在衣服上,清香扑鼻,使诗人感到舒畅怡然。
次句紧承首句,由物及人,写木芙蓉的倩影,也暗喻诗人自己。“我即莲花”,是说诗人就是莲花。“我即莲花”,是说诗人就是莲花。“我即莲花”,是说自己就是莲花;“花即我”,是说花就是我。“水仙何用笑山凡”,是说水仙不用笑话那些山中的凡人。这两句是说诗人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与万物融为一体,而不必在意世俗的眼光。
第三四句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情怀。“木芙蓉”又名拒霜,其花期在秋末冬初,故称“晚芙蓉”。古人有“秋风起兮木叶飞,沅江浦口秋风至。商飙兮被南荣,秋风兮起洞庭”之句,都是写秋风起时,落叶纷纷飘落的景色。“晚芙蓉”正是指秋天落叶的芙蓉树。这首诗写的是木芙蓉,实际上也是借写木芙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芙蓉本是水中生之物,但芙蓉树却能长在陆地上,所以诗人认为它已经超越了水中和陆上的界限,达到了与自然万物融合的境界。因此,他自比为水中的莲花,而自谓水中的莲花则要高于地上的山花。最后两句是说自己就像水中的莲花一般纯洁高雅,用不着去嘲笑那些山野间的凡夫俗子。
可以看出诗人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他既不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方式,也不留恋于世俗的享受,而是向往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