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燕何翩翾,飞去仍徊翔。
依依止画闺,缱绻鸣东厢。
昔来届阳节,今去易寒凉。
只恐秋风高,海路多烟霜。
双飞入君户,双栖在君梁。
被蒙君仁惠,弹射不相防。
养雏毛羽成,送雏还故乡。
虽无黄雀报,岁愿巢君堂。
双燕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双燕篇》是明代诗人何景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双飞的燕子和它们的栖息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家园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时光流逝中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何景明在诗中描绘了双燕的轻盈与优雅。“双燕何翩翾,飞去仍徊翔”开篇即以动态的画面勾勒出燕子飞翔的姿态,而后“依依止画闺,缱绻鸣东厢”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生动感,燕子停留在画中的闺阁和东厢之间,发出缠绵悱恻的鸣叫,营造出一种静中有动、动中含情的意境。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燕子的美丽,也反映了何景明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中提到了燕子的日常生活习性及其在诗人心中的特殊意义。“昔来届阳节,今去易寒凉。秖恐秋风高,海路多烟霜。”这几句诗不仅描述了季节的变化,更透露出燕子迁徙的不易和诗人对于它们长途跋涉的担忧与同情。特别是最后两句,“虽无黄雀报,岁愿巢君堂”,表达了即使燕子自己可能无法返回原地,但它们依然希望在主人家的屋檐下筑巢繁衍生息,这份愿望虽然不能实现,却依然让人感动。
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生命轮回和自然规律的哲思。“被蒙君仁惠,弹射不相防。养雏毛羽成,送雏还故乡。”这些句子揭示了燕子与人类之间的互助关系,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燕子在得到人类的庇护后,便不再受到伤害,它们将孵化出幼鸟,并让幼鸟回归自己的家园,而人类则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保护者的角色。
《双燕篇》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情、富有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双燕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家国情怀和人生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