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燕来故室,不见阿母语。穿窗入幕寻阿母,哀鸣欲栖还复举。
喃喃止翠桁,徘徊拂素帏。浮尘积玉珈,断藓生画衣。
双燕年年春社来,阿母阿母何时归。
【诗句释义】
双燕:指燕子。来故室,不见阿母语。穿窗入幕寻阿母,哀鸣欲栖还复举:飞到旧屋中,找不到母亲,发出悲哀的鸣叫,想要休息却又振翅飞翔。喃喃止翠桁,徘徊拂素帏:在屋梁上低语,在帐帷前徘徊。浮尘积玉珈,断藓生画衣:屋中的尘灰堆积如玉石,墙上的苔藓生长如画衣。
年年:每年。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谷神等的节日。何时归: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呢?
【译文】
双燕飞回旧舍,却找不到母亲,只能在窗户间穿梭寻找,发出悲鸣,最后又振翅高飞。它们在屋梁上低语,在帐帷前徘徊,尘土飞扬如玉石堆砌,墙壁上的苔藓长满如同画衣。每年春天,燕子都会回来,不知母亲何时能够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双燕》,描绘了一对燕子在屋檐下寻觅母亲的情状。燕子是候鸟,每年春季从北方飞回南方产卵,秋季再迁往北方。而诗中的燕子则是诗人的化身,诗人通过描写这对燕子,抒发了自己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双燕来故室”,以燕子的归来开篇,为全诗奠定了抒情基调。燕子作为诗人的象征,代表着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第二句“不见阿母语”,表达了燕子无法找到母亲的痛苦心情。第三四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燕子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的情景:它在屋梁上低语,在帐帷前徘徊,最终因为无法找到母亲而振翅高飞。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通过对燕子寻找母亲过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后半部分则转而描绘了燕子在屋檐下的生活状态:它在空中飞翔,有时还会落在屋梁上休息。这种生活状态既反映了燕子的生存方式,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在表现手法上却十分巧妙。诗人通过对燕子的行为动作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这是一首表达对家乡和母亲深深思念的诗歌。它通过对燕子这一象征性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母亲的无尽眷恋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朴实无华而又深沉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