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永嘉葛令归燕

人人尽说丹砂令,三载容成德化宽。
但识弦歌能变俗,岂因松菊便辞官。
扁舟落日孤城远,二月黄河春水寒。
从此去天才尺五,故乡风物是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永嘉葛令归燕》是李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元末明初的李昱,他的诗歌创作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地位,其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深刻的意义,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展现了极高的水准。李昱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数量众多的创作中,更在于其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2. 诗歌原文:人人尽说丹砂令,三载容成德化宽。但识弦歌能变俗,岂因松菊便辞官。扁舟落日孤城远,二月黄河流水寒。从此去天尺五,故乡风韵长。
  3. 诗歌赏析:该诗通过描述送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乡的不舍与祝福。首联“人人尽说丹砂令,三载容成德化宽”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品德的赞美和期望。颔联“但识弦歌能变俗,岂因松菊便辞官”则反映了诗人对音乐教化功能的肯定以及对于坚守职责的态度。颈联“扁舟落日孤城远,二月黄河流水寒”以生动的景物描绘营造了一种离别时的寂寥感伤。尾联“从此去天尺五,故乡风韵长”则是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深深眷恋。
  4. 写作背景:李昱的这首诗很可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感触发下创作的。例如,他可能亲眼目睹了一个朋友因为某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或者是在一次宴会上听到人们议论关于这位朋友的话题,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首诗都是李昱对友情、离别和归乡主题的深刻思考和艺术表达。

《送永嘉葛令归燕》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还是李昱文学才华的真实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不仅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还能深入理解元末明初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