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 杜鹃

江南花落,楼西月冷,啼到不堪闻处。年年含血骂东风,恰似我、呕心奇句。
云低铁峡,烟荒玉叠,漫说离情最苦。天涯多少断肠人,只是你、不曾归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夜闻杜鹃》是宋代词人陆游所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品原文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2. 词的主旨:这首词通过描绘杜鹃夜啼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在宦游生活中的孤独愁绪和思乡之情。词中的杜鹃,既是自然景观的象征,也隐喻着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

  3. 艺术手法:词中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技巧。开篇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寂寥的夜晚背景,紧接着转入杜鹃的鸣叫,再到因杜鹃声触发的情感变化,最后以回归故乡的愿望结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链条。

  4. 意象解读:“茅檐”、“蓬窗”、“连江风雨”等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身处异地的孤独与无奈。杜鹃的啼叫,作为全词情感高潮的触发器,更是强化了词中悲凉的主题色彩。

  5. 文化内涵:杜鹃,又名杜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视为哀伤和离别的象征。诗人通过对杜鹃的描述,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中的辛酸感受。这种文化内涵的传递,使得这首词具有了跨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6. 情感流露: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爱国词人,其词作往往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鹊桥仙·夜闻杜鹃》中,通过对杜鹃的描写,间接表达了他对家国的忧虑和个人境遇的感慨,体现了他深沉的历史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鹊桥仙·夜闻杜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佳作,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蕴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陆游的文学成就和其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