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 喻风

柳腰全困,花头半坼,迤逦春光如绣。东风快似剪刀儿,把淡绿深红簇就。
流莺搅睡,晴丝系恨,正是销魂时候。漫将金斗比东风,熨不醒、两眉长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喻风》是明朝诗人沈谦的作品。《鹊桥仙·喻风》以优美的词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东风带来的温暖。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鹊桥仙·喻风》的作者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人,即沈谦。他生活在一个文学兴盛的时代,与众多文人雅士有着密切的交流。由于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沈谦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也成为了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2. 词牌解析:词牌是一种古代汉语诗歌的格律形式,它规定了诗句的字数、平仄、韵律等具体要求。“鹊桥仙”这一词牌名,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 作品内容:《鹊桥仙·喻风》中的“柳腰全困,花头半坼,迤逦春光如绣。”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东风如同巧手,将淡绿与深红紧密地簇拥在一起。这样的描写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传达了春天带给人们的愉悦与活力。
  4. 艺术特色: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沈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自然场景。例如:“流莺搅睡,晴丝系恨,正是销魂时候”,这些诗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风中的丝丝情感和生活的喜悦。

《鹊桥仙·喻风》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的词作,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情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情的表达,沈谦展示了一个多维度的艺术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