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唇欲启,翠眉先蹙,掩袖俄延半歇。玉箫低度趁香喉,我倒喜、宫商不协。
逞娇似媚,言愁如诉,裙底红鸳暗跌。误多频顾耐端相,方便杀、灯前皓月。
鹊桥仙 · 歌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歌妓》赏析
《鹊桥仙·歌妓》是南宋诗人沈谦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述歌妓的音容笑貌和深情款曲,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独特理解。词中描绘了歌妓朱唇启闭、翠眉蹙皱、掩袖半立的情景,以及她以玉箫低度,歌声婉转,言愁如诉的动人瞬间。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歌妓的美丽与才情,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微妙情感和深沉思考。
词中的“我倒喜、宫商不协”,表达了一种审美上的不协调,即作者并不完全赞同歌妓的艺术表现方式。这种表达,既显示了沈谦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对传统音乐美学的一种反叛。歌妓的每一次顾盼,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哀愁,而“灯前皓月”则是这种情感的投射,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词的后段“误多频顾耐端相,方便杀、灯前皓月”则揭示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在这里,词人的爱意逐渐升温,从最初的欣赏到后来的依恋,再到最后的无法自拔。这种情感的转变,不仅仅是对歌妓个人的喜爱,也是对某种理想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鹊桥仙·歌妓》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复杂。这首词不仅是对古代歌妓艺术的赞美,更是对现代人关于爱情的思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