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平芜外,秋山重复重。
苍茫没飞鸟,风雨长髯龙。
云壑流朝爽,烟村急暮舂。
因悲途路客,虚作石田农。
镜园和邓玄度步韵
介绍
。
《镜园和邓玄度步韵》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
镜园秋色好,
风月两相宜。
江海无涯阔,
乾坤有大题。
此生谁不死?
来世莫浮沉。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作者对人生的态度。第一句“镜园秋色好”表达了镜园秋季景色的美好,第二句则提到风月相宜,暗示着诗人认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第三、四句通过江海之阔与乾坤之大来表达广阔的人生观,并且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对生死和未来的思考。
全诗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哲理性的探讨,体现了黄遵宪诗歌中深沉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层次以及深刻的哲学意义,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关推荐
【注释】 镜园:在今安徽芜湖县。邓玄度:即邓元起,南朝宋诗人。平芜:指平坦无垠的原野。秋山:秋天里的山。苍茫:迷茫。飞鸟:指天上的行云。髯龙:指龙卷风。云壑:云中山谷,指云雾缭绕之处。朝爽:清晨的凉爽。烟村:炊烟袅袅的村庄。夕舂:傍晚时分的劳作。因悲途路客:因此我为那些在外奔波的人而感到悲伤。石田农:种田的老农。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借景抒怀。首联“极目平芜外,秋山重复重。”诗人放眼远望
【注释】 鸟啼残梦破,窗影正西移:鸟儿的啼声打破残梦,窗外的景物正在向西移动。 草色侵衣带:草色侵入衣服的边缘。 花枝照研池:花枝映照在研墨的砚池里。 遥瞻云外岫,因得画中诗:远远地望着云外的小山,由此得到如诗画一样的美景。 浣女来何处,沿溪唱竹枝:洗衣的姑娘从哪里来?沿着溪水唱着竹枝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镜园与邓玄度同题之作的和作。诗人用“鸟啼”、“残梦”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注释及其赏析: 第一句“一壑虽云僻”意味着虽然这个山谷显得偏远和寂静。 第二句“九州尝共居”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共同体验或感受。 第三句“纵教宦海窄”,暗示即使官场如海一样深邃狭窄。 第四句“自觉一舟虚”描绘了诗人在仕途中感受到的空虚与无力感。 第五、六句“芳草已忘怨,幽兰不受锄”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最后两句“因闻南鹤泪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及思想情感的理解。 “镜园和邓玄度”是首联,点出地点,交代写作背景。“日暮长林下,霜清落木齐”,写景,以时间过渡到下文的抒情。“寒流驱木马,衰草闹沙鸡”,由上句中“落木齐”可知,此时已至深秋时节。“寒流驱木马”,是说河水在寒冷天气里也冻得结冰了,把马从河上驱赶下来。“衰草闹沙鸡”,是说沙洲上的草都枯黄了,而小沙鸡又多了起来。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之景
镜园和邓玄度步韵 笑指金光草,闲披玉蕳文。 妙香浮水出,疏磬隔花闻。 独木横清涧,高松挂白云。 芝田药畦上,鸾鹤自为群。 注释: 1. 笑指金光草:笑指,即“笑”的谐音字,表示嘲笑;金,金色、金黄色;光,光辉、光芒;草,草木、野草。整句意思是:嘲笑这金黄色的野草。 2. 闲披玉蕳文:闲,闲暇、空闲;玉,白色、珍贵;蕳,一种植物,叶子像荷叶;文,文采、花纹。整句意思是
诗中“镜园和邓玄度步韵”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通过描绘秋山、残梦、花径等元素,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下面将逐一进行解析: - 断岸收残雨:“断岸”形容河岸因长时间未被水流冲刷而显得陡峭,“收残雨”则描绘了雨水在秋日阳光下逐渐消失的景象,给人一种秋意渐浓的感觉。这一联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 清溪染落花:“清溪”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溪流
诗句输出 镜园和邓玄度步韵 海内推词伯,文章仆命骚。 琴瑟原自别,竿混莫能逃。 修月斧堪试,穿阳弓暂韬。 毋将济川楫,长汎武陵桃。 译文输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押平声韵。全诗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以下是逐句的详细译文及关键词汇注释: 1. 海内推词伯 - “海内”指天下,“推”表示推崇或称赞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了诗人在镜园中漫步所见的景物,以及由此而生的感受和遐想。诗的前两句以“断岸收残雨”、“清溪染落花”来写镜园中的景色;后三句以“呼童扫芳径”、“手自掣流霞”写诗人的活动,以“报午林中狖”、“嘶风枥下騧”来写景;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和遐想。这首诗写得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镜园和邓玄度步韵 断岸收残雨,清溪染落花。 呼童扫芳径,手自掣流霞。 报午林中狖,嘶风枥下騧。
镜园和邓玄度步韵 忆昨清秋日,相随杖履行。 水光凉欲沁,霜气拂横生。 黄菊犹含笑,丹枫未解醒。 胜情徒自惬,幽意莫能名。 注释:昨天的清秋时节,我们手拉着手一起走路。水面上的光线清凉地让人想要沁入心底,而秋天的霜气轻轻地掠过脸颊。黄色的菊花仍然含笑盛开,而红色的枫叶还未曾从秋天的睡梦中醒来。美好的景色让我内心愉悦,但那种深沉的情感却难以形容。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回忆与友人在清秋时节的相聚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镜园和邓玄度步韵”,然后浏览全诗,明确所要赏析的诗句,最后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答即可。 【答案】 ①胜概:美好的景色。一丘兼:一片田野。 ②归来自养恬:归去后自得其乐,安享天年。 ③入春花事好:春天花开繁盛。 ④经雨药苗甜:经过雨水滋润的药苗更加茁壮。 ⑤明月时窥户:明亮的月光时时照进房间。
注释: 何用语呢喃,谗夫枉自谗。 宜人有丘壑,毋恙是归帆。 治地延修竹,为庵倚翠岩。 龙阿知我者,不必咏长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邓玄度在镜园相遇时所作,两人相互呼应,以诗相赠。诗人以山水为画,用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也借山水之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难得的山水佳作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读懂了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然后结合注释进行赏析即可。 “山雨蹴溪来”,点明时间是雨后,“蹴”是冲的意思。“蹴溪”即冲入溪中,这里用拟人手法写景,突出了雨势之猛烈。 “林烟昼不开”,写山林中的雾气在白天也笼罩着整个山林,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更显得深幽。 “砌芳铺碎锦,阶木挺群才”,写台阶上铺设的花砖如同精美的锦缎
这首诗由作者在瘴岭归来后所作,他与邓玄度步韵。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瘴岭归来日,端居独怆神。 - “瘴岭归来”指的是作者回到瘴气弥漫的南方地区(即瘴气严重的岭南),这是作者归乡后的情境。瘴气通常指湿热气候导致的疾病,所以“瘴岭”暗示着一种不健康的环境。 - “端居”意指一个人安静地居住在某处,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被贬谪或流放到了瘴气之地。 - “独怆神”表达了作者独自居住时的孤独和不安
镜园和邓玄度步韵 诗人李云龙抒情诗篇 1. 垂杨覆溪水,长系木兰船 - 描述春天景色,垂杨柳下溪水潺潺,木兰木船轻轻系在岸边。 2. 啸咏有馀地,升沉莫问天 - 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即使命运多舛也要保持乐观态度。 3. 桑麻原上业,鸡犬洞中仙 - 描写田园生活,桑麻满山,鸡犬相闻,宛如仙境。 4. 笑问海东石,何人先着鞭 - 询问谁能先一步到达目标,展现出诗人的豪迈与自信。 5.
【注解】 鸱鸮(chī xiǎo):一种猛禽。 蝼蚁:蚂蚁。 雌伏(zhī fú):雌性藏身。 金章:古代官员的印信,用金属制成。 囊中草:比喻微贱之物,如香草之类。 鸡舌香:即沉香,是名贵的香料。 【赏析】 本诗以鸱鸮、蝼蚁自况,表达了不屈于逆境、奋发图强的精神。 首联“鸱鸮群引类,蝼蚁亦称王”,诗人将鸱鸮与蝼蚁相比,意在说明二者虽然地位卑贱,但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诗人借用鸱鸮和蝼蚁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