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假馀年逢七七,曾玄递抱发垂肩。
虽邀汤饼堪频集,敢望箕裘得几传。
偶以萑苻填岭海,顿今桑梓染风烟。
即看宵遁宁人力,此夕何妨卧榻眠。
戊辰除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戊辰除夕》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经历,还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
钱谦益的诗歌创作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他的作品在形式上继承了唐宋以来的诗歌传统,同时在内容上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通过《戊辰除夕》,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变化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戊辰除夕》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诗中的“爆火声中思老母,寒灯影里见南冠”等句子,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使得读者能够从中窥见历史的痕迹。
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看,《戊辰除夕》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意象的运用、比喻的运用等,使得诗歌的艺术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诗中的“春明门外禁钟阑”,利用了自然景象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戊辰除夕》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研究明末清初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