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片铄金红,坚顽不可扣。
流向寒潭侧,左右列门户。
门户划然开,隐见蕊珠台。
香炉就石洼,半面蚀藓苔。
花宫钟鼓响,冷然发遐想。
两手擘披间,抉破盘古障。
障裂见天隙,白日众星历。
影入潭底深,如在昆仑脊。
惝恍落虚无,来路转模糊。
东西忽易向,所认石塔孤。
紫霞君安在,金函发秘盖。
授我长生文,千秋泛灵海。
流霞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流霞岛》是明代诗人黎民表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该诗的文学价值、创作背景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具体分析如下:
- 诗歌原文与赏析
- 原诗:“一径才通鸟道微,千峰元气此中归。天倾西北谁曾补,山近蓬莱亦解飞。石镜看为阴洞月,紫萝化作白云衣。卧龙不省人间事,风雨时来濯钓矶。”
- 赏析: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诗中“千峰元气此中归”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流霞岛的自然风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同时,“卧龙不省人间事,风雨时来濯钓矶”又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其高洁的人格魅力。
-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黎民表生活在明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在这样的背景下,黎民表的创作自然受到了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
- 个人经历:作为一位诗人,黎民表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感悟都深深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他曾游历各地,对自然景观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体验都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 文学地位
- 在明代诗歌中的地位:《流霞岛》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如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崇尚自然和谐等。
- 对后世影响:黎民表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好评,而且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学者和作家都曾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千峰元气此中归”中的“千峰”象征着高大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天倾西北谁曾补”则暗示了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
- 语言风格:黎民表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流霞岛》作为一首优秀的明代诗歌,不仅展示了黎民表的文学才华,也为研究明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素材。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和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