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辨岧峣,秋光薄苇萧。
闻钟知近寺,沿水欲通桥。
逸想披云笈,闲盟属野樵。
蓬壶疑在望,丛桂不须招。

诗句释义

1 倒影辨岧峣:倒影在水面上清晰可见,显得高耸而美丽。“岧峣”意为“高耸”,形容山峰或建筑之高。

  1. 秋光薄苇萧:秋天的阳光照耀下,苇草随风摇曳,发出微弱的声音。“萧”通“宵”,指夜晚。
  2. 闻钟知近寺:听到寺庙里的钟声就知道附近有寺院。“闻钟”指通过声音感知方位或目的地。
  3. 沿水欲通桥:沿着水流的方向,似乎要走到一座桥梁。“沿水”指沿着水流。
  4. 逸想披云笈:想象中披着云彩,好像翻阅《云笈》这样的书籍。“披”通“披阅”,意为浏览,翻阅。“云笈”即《云笈七签》,古代的一部重要道经。
  5. 闲盟属野樵:与野樵(指山间砍柴人)闲聊结盟之事,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闲盟”指轻松地结盟,没有正式的约束。
  6. 蓬壶疑在望,丛桂不须招:远方的蓬莱仙岛似乎就在眼前,不必远去寻求;周围的桂花树也不必特地去采摘。“蓬壶”指传说中的仙境蓬莱山,“丛桂”指密集的桂花树。

译文

倒影映照着高耸入云的山峦,秋光洒落在苇草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我听到钟声就知道附近有寺庙,沿着流水的方向,仿佛要走向那座桥梁。
我在想象中披着云彩,好像翻阅着《云笈七签》这样的经典。
我和山间的樵夫悠闲地交谈,缔结友情。
远方的蓬莱仙岛似乎就在眼前,不必远去寻求。周围的桂花树也不必特地去采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倒影、秋光、钟声、水流等元素,都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环境中。同时,诗人还通过与野樵的交流,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