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非溪不润,溪非山不幽。
溪山相曳绕,相得转相求。
绿渚衔青壁,群峰下碧流。
恍疑太虚澹,时将物象收。
轻风来窈谷,兰芷在前洲。
跂远人何似,一苇自悠悠。
心微迎鸟语,意得比鱼游。
灭明村火见,孤缆向昏投。
所思不可遗,采芳为谁留。
泊攸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攸镇》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溪山之间的和谐关系及其带给人们的心灵享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郭之奇,字仲文,号石斋,明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高远著称,尤擅长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
- 诗句原文
- “山非溪不润,溪非山不幽。” 这句诗直接表达了山水相互依存的关系,山因溪流而更加滋润,溪流因山峦而显得更加幽静。
- “绿渚衔青壁,群峰下碧流。”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绿泽中的小洲与青壁相映成趣,群山之下的清澈流水让人心旷神怡。
- “灭明村火出,孤缆向昏投。” 这句诗描绘了日落时分,村庄中火光逐渐消逝,渔民在黄昏时分将绳索投向河中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 艺术特色
- 意象营造:郭之奇善于运用自然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山非溪不润,溪非山不幽”两句,巧妙地构建了一幅山与水相辅相成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 情景交融:诗中的每个场景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也有细微的生活片段,如“灭明村火出”,这样的细节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 文化价值
- 审美体验:《泊攸镇》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带领读者穿越到诗人所描绘的那个宁静而美丽的世界,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放松。
- 思想启示:通过对自然美的颂扬,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寻找平衡,感受自然的美好。
- 现代影响
- 文学地位:在当代,虽然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有所变化,但郭之奇的《泊攸镇》依然被广泛传颂,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
- 教学应用:在文学教学中,这首诗常被作为教材使用,用来教导学生如何欣赏古典诗词,如何从自然景象中领悟人生哲理。
郭之奇的《泊攸镇》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每一位热爱文学的人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