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夜泊

千秋牛渚月,清影照袁郎。
异代还高咏,孤臣对举觞。
江心飘断梗,天末见维桑。
何处瞻鳷鹊,金波自渺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石矶夜泊》是一首清代文学作品,由李学孝创作,描写了作者在长江边的夜晚经历和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采石矶夜泊》是清代文学家李学孝的作品。李学孝生活在清朝,他的创作不仅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原文内容:诗中描述了诗人在长江边铁索桥上看到的景象,如“铁索沈江事不还”,以及“涛声呜咽建康水,岚气往来姑熟山”等,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3. 艺术特色:《采石矶夜泊》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到之处。首先,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较为常见,但能够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其次,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最后,诗人通过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思想涉及多个方面,既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也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诗人还表达了一种对抗争与牺牲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5. 文化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颇为有趣。它是在明朝末年的背景下创作的,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长江边的经历,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遭遇,也可能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担忧。

可以看出《采石矶夜泊》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文化的传承。《采石矶夜泊》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