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寒生千尺晕,江声暗流千古恨。
谪仙醉魂招不来,月在青天谁与问。
放歌把酒蛾眉亭,白露洒洒风泠泠。
无人然犀照幽怪,夜静鱼龙还出听。
【解析】
此诗写于诗人流放途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作者在谪居期间的孤独与悲凉。“江月寒生千尺晕,江声暗流千古恨”中,“千尺晕”“千古恨”运用夸张手法,形象而准确地表现了月光如洗、江水奔流、万古愁思的情状,表现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谪仙醉魂招不来,月在青天谁与问”中,“谪仙”指诗人自己,这里以谪仙自喻。“醉魂招不来”表明诗人虽被贬谪,但仍然心有不甘,难以忘怀自己的仕途。“月在青天谁与问”一句,则进一步抒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不平。“放歌把酒蛾眉亭,白露洒洒风泠泠”中,“放歌”是说放声高歌,“把酒”是说举杯饮酒。诗人在蛾眉亭上纵情歌唱,饮酒消愁。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夜景:皎洁的月轮挂在天际,清冷的秋风吹来阵阵凉意,水面上的薄雾轻轻荡漾,一片洁白。“无人然犀照幽怪,夜静鱼龙还出听”中,“然犀”即燃犀照怪,用犀牛角烧火来照见水中鬼物。“鱼龙出听”,是说夜晚寂静时听到鱼和龙的声音。这两句写景,通过燃犀照怪和听鱼龙之声,既衬托了环境的静谧,又反衬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悲凉,以及因被贬而产生的怨愤。
赏析:
此为元代诗人杨载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泊船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听到的美妙音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激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深沉,富有哲理性,给人以启迪。
首句写江边的月色之美:“江月寒生千尺晕,江声暗流千古恨”。江边夜色如此幽静,月亮如此明亮,江水如此清澈,声音如此低沉,让人不禁感慨万千。这一句中的“寒生千尺晕”,形容月光如同千尺之长,给人一种深远的感觉;“江声暗流千古恨”则表达出江水流淌不息,带着深深的哀愁和遗憾。这种哀愁和遗憾不仅仅是因为诗人被贬而感到的失落,更是因为他无法摆脱过去的影响,无法改变现状的痛苦。
诗人转向对周围环境的描述:“谪仙醉魂招不来,月在青天谁与问”。这里的“谪仙”指的是诗人自己,他虽然被贬谪到远方,但仍然保持着一种超脱的态度,不愿沉沦于世俗。然而,这种超脱并没有让他摆脱心中的忧愁和痛苦,反而让他更加渴望能够回到故土,摆脱这一切的困扰。
诗人转而对周围的美景进行了描写:“放歌把酒蛾眉亭,白露洒洒风泠泠”。这里,诗人在蛾眉亭上放声歌唱,举杯饮酒。这一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月光洒在水面上,形成一片片白色的波纹;微风吹过,带来一丝丝清凉的气息。这种美景让诗人感到心情愉悦,仿佛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随着夜幕的降临,诗人的心情开始变得复杂:“无人然犀照幽怪,夜静鱼龙还出听”。在这里,诗人用燃犀照怪来形容夜晚的神秘和恐怖,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然而,当他听到鱼和龙的声音时,他感到无比欣慰:“夜静鱼龙还出听”。这一句表明尽管外界环境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法。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性和启示意义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