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携四仆为囊贫,镇日相呼在水漘。
彩鹢辞来方叱驭,跨驴不见倍怆神。
济宁悼仆十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济宁悼仆十首》是明朝陈是集所作的一首七言诗。陈是集作为明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或对人生感悟的抒发,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济宁悼仆十首》共包含了十首诗歌,每首都体现了陈是集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济宁悼仆十首·其一》中,作者描绘了他与四名仆人的生活状态:他们因贫穷而带着简单的行囊,日复一日地在水边游荡。诗中的“仅携四仆为囊贫,镇日相呼在水漘。彩鹢辞来方叱驭,跨驴不见倍怆神”表达了他们简朴的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日常生活,也透露出他对简单生活的喜爱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在《济宁悼仆十首·其二》中,诗人则表达了对失去伴侣的哀伤。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山川何处可销愁,络马湖边归路悠”传达了作者对于无法与爱人共同面对生活的无奈和悲哀。此外,《济宁悼仆十首·其十》中的“猎猎悲风吹客黯,不堪重过济宁州”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这些诗歌都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济宁悼仆十首》不仅是陈是集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代文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这首诗作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文人阶层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人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
《济宁悼仆十首》不仅因其精湛的艺术成就而值得一读,更因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被后人传颂。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现代生活的启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