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绿山青自在,日来月往如斯。
有味津津谁会,无言默默自怡。
水居漫兴
介绍
《水居漫兴》是明朝高攀龙的作品。
明代著名诗人,他的文学作品《水居漫兴》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高攀龙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的个人生活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通过对高攀龙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深入了解,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明代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状态,从而在欣赏文学时得到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启发。
相关推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水边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平静生活的向往。下面是逐句释义: - 水绿山青自在:水的颜色是绿色,山的颜色是青色,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 日来月往如斯:太阳从东边升起,月亮从西边落下,如此循环往复。 - 有味津津谁会:有些人喜欢这种自然的生活,他们能从中品味到乐趣。 - 无言默默自怡:有些人喜欢这种宁静的状态,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安宁。 译文: 水绿山青自在
诗句如下: 柴门春掩寂寂,小楼卧起徐徐。 朝来公事几许,过桥东岸观鱼。 注释说明: - 春掩(春季的柴门) - 寂寂(寂静无声) - 小搂(低矮的房子) - 卧起(起床和躺下) - 公事(公务) - 几许(多少) - 过桥(走过桥梁) - 东岸(东边的岸边) - 观鱼(看鱼) 赏析: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早晨的情景。清晨,柴门紧闭,周围十分寂静。诗人从床上缓缓起身,开始一天的工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主要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概括诗句内容要点,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能力,概括作品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的能力,评价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依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语
【注释】 水居:居住在水上。漫兴:随意作的诗。杨华,即杨柳。点点,形容柳条细长柔美的样子。山荼,即山茶花。未开,指尚未开花。 【赏析】 这首小诗以“水居”为题,描绘了春天里在水上闲居的生活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 首句写杨柳依依,春风拂面。杨柳,是春天的象征。“点点”,是描写杨柳的枝条修长柔美,随风飘动的样子。这一句写出了杨柳的美丽动人之处
【注释】 绿树遮山:指郁郁苍苍的树林,掩映着青山。 无心: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心拨弄云自飘荡。 一窗半开半掩:形容窗户敞开一半。 四月乍雨乍晴:形容天气变幻莫测。四月:农历四月。乍:突然。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山水间闲适的生活。首句写山,用“有态”二字写出山的形貌,又以“遮山”二字写出山的气势。第二句写水,用“过水”写出水的流动,又以“无心”二字写出水的无为,表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志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然后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同时要注意审题,如本题的“赏析”,则要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例如用典、渲染等,最后还要写出自己的评价。 本题的注释为: 黄叶疏疏门巷,寒风淅淅蒹葭——形容深院秋景。 人在小楼隐几
【注释】 漫:随意,任意。桃华:指桃花。柳树:指柳条。佳:好。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随遇而安,不斤斤于名利的生活态度。 诗中“水居”即在水上居住或游历。首句说,桃花开满一丛就很好,柳条长成一行也足够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是超脱的、豁达的,认为只要心满意足就行了,不必贪多求大。二句点出“水居”,是说在水上生活,可以自由自在地游玩。 三、四句进一步发挥这种思想。“行乐”是指游赏娱乐
小阁凭阑莞尔,匡床拥被陶然。 【注释】小阁:小巧的楼阁。莞尔:微笑的样子。“莞尔”出自《列子·汤问》:“仲尼曰:‘丘闻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小阁中凭栏远望时的喜悦心情。匡床:用竹篾或木条编成的床。陶然:快乐的样子。“陶然”出自《庄子·外物》:“颜成子游之圃,孔子徒行于野,见大柳而止其马,鞭马焉,以示特别爱怜。言乎其私也,若人之自视也
水居漫兴 一点两点村火,三声四声渔歌。 半生得趣不少,百年好景无多。 注释: 点:指一两点微弱的灯火。 两句:三、四句。 村火:指农村中常见的炊烟。 渔歌:指渔民在夜晚收工后唱的歌。 得趣:得到乐趣。 赏析: 这首《水居漫兴》以淡笔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农村晚景图,诗风清淡而富有情趣。首句“一点两点村火”,写农村夜幕下的景色,寥寥几字便勾出了一幅宁静的夜景
注释: 山人:隐居山林的人,借指自己。 三余两饭便足:指山人每天只吃两三顿饭。 穜(wěi)成百树梅:把很多梅树种满山坡。 穷奢极欲:极其奢侈的欲望。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写照。诗中描述了山人的简朴生活,他每天只吃两三顿饭,种了许多梅树,过着非常朴素无华的生活。然而,尽管他生活清苦,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有着极度奢侈的欲望。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解析】 “穜竹”即“竹子”,是一种植物名,这里指竹子;“近水两畦”是种菜的面积;“华”是菜花。 【答案】 译文:靠山一亩竹林,近水两畦菜花。客至莫愁下箸,二十七穜菜鲑。注释:穜竹:竹子,一种植物名。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小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恬静的农家生活图景。前二句写景,后二句写意。“客至”,点明主题“待客”,“莫愁下箸”,言无牵挂,从容自在
【注释】 ①水居:水上居住。 ②漫兴:随意吟咏。 ③叶渡:小船。 ④柴门:柴草编成的门户。 【赏析】 此诗描写了江南水乡景色的宁静与优美,诗人在水边闲适的生活和心情,以及那种与世无争的心态。 首句“平沙漠漠两”写两岸是广阔的平原,视野开阔、平坦;第二句“流水弯弯”写江流曲折,两岸有村,有桥;第三句“兴至便呼”,写出自己随兴而发,呼唤船夫过河;第四句“归来不掩柴门”,写自己回到岸边时,柴门未关
注释: 水居闲心便远,看到山景尘俗的烦恼都消散。 这里的益友有三种,一琴一卷一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田园生活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水居闲心便远”,描绘了诗人在山水之间,心境宁静,远离世俗烦扰的景象。这里的“水居”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靠近水边,环境清幽;“闲心”则是指诗人心境宁静、闲适。两句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心境变得遥远、宁静
【注释】 水居:指隐居。漫兴:随意题咏、即景抒情之作。柳线:柳丝。媚:妩媚动人。桃华:桃花盛开时的花,也泛指春天。不减神仙:比神仙还要好。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风和雨后赏春的愉快心情。首句“风来”,点明春风;次句“雨过”,点明春雨。二句以柳树和桃树的繁花为比喻,赞美了春天的美好,三句写诗人漫步堤岸,四句说自己比神仙还快乐。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优美清新,是一首优秀的小令佳篇
注释: 山人(即隐居山林的人)在干什么?整天看着山不说话。 问我这是什么意思,白云来来去去。 赏析: 这首诗是写隐逸之士的生活。前两句写其生活状态,后两句写其对这种生活态度的看法。 第一句“山人作何功课”,问山人每天在做什么;第二句“终日对山不语”,答他整天对着大山不说话。这里用一个“对”字,把山人的静态与诗人的动态形成强烈对比。 第三、四句是全诗的关键。“问我此意何如”
注释: 1. 水居漫兴:水居,即居住在水上,泛指隐居生活。漫兴,随意而作的诗。这首诗是作者在隐居生活中随手写下的一首诗。 2. 赤日堕于西隅:太阳落山,阳光射向西方。 3. 白月升于东牖:月亮升起,月光洒向东方。 4. 我趁于此开尊:我趁着这个时刻,畅饮美酒。 5. 佩得金印如斗:我的腰间挂着一颗金色的印章,形状像斗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田园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