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书信报苏州,改邑虔南始拜收。
青鸟翩翩烟岛去,明星灿灿夜窗浮。
寄怀昆玉惭非宝,拭目池珠惊寡俦。
便借秋风传半牍,直随云雁送双眸。
次韵寄友人何瑞坛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寄友人何瑞坛二首是明朝诗人卢宁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信息都对理解诗歌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作者简介: 卢宁(1503—1572)号石泉,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他出生于江苏吴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祖籍安徽歙县,曾祖父卢公迁于苏州。卢宁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擅长书法与诗文。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也对书画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他的文学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雅致且富有哲理,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诗歌原文:
伐木篇中尚友求,和平今见古风流。绮罗俗态一时洗,金石芳心百岁酬。
意远白华歌大雅,调高玄鹤唳清秋。为言宝历文章宴,绝倒元稹还上头。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的“伐木篇中尚友求”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精神的怀念和向往。通过“和平今见古风流”,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追求,强调了古典文化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扬。
- 审美情趣:在“意远白华歌大雅,调高玄鹤唳清秋”中,卢宁运用了典型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念。这里的“白华”象征纯洁高雅,而“玄鹤”则代表超凡脱俗,两者结合体现了诗人对高尚艺术风格的追求。
- 文化氛围:“为言宝历文章宴,绝倒元稹还上头”描绘了一种盛大的文化聚会场景,其中“元稹”可能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赞赏。
- 创作背景:
- 该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为明中期。这一时期,文人对古典文化的复兴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尝试。
- 卢宁所处的时代背景,即明代,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 艺术技巧:
- 修辞手法:诗歌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象征等,使得诗歌的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和深刻。
- 结构布局:诗歌遵循了传统诗歌的结构规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每四句为一联,共六联,形成了完整的诗歌格局。
- 历史评价:
- 历代评述:历史上,卢宁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清代学者王士禛在其诗集序言中对卢宁的文学成就给予了肯定和赞誉。
- 影响传承:作为明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卢宁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次韵寄友人何瑞坛二首》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审美趣味和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在文化意义上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古典文化的重视和维护。这些特点使得这首诗不仅成为研究明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