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揽察草木犹未得示诸子五首

暮魂烟步漾银沙,㻬印印山山色霞。
孝夏忠春谀地肺,友风子雨葬黄笳。
焚多药树成尸沥,筮得龙荒付鬼车。
玉女投壶天一笑,美人倒影盼流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揽察草木犹未得示诸子五首·其五》是明代诗人谢元汴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谢元汴: 谢元汴,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今属广东省潮州市)人,明朝著名文学家。他少有才学,性格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并曾参与抗清活动,但最终隐居不仕。
  1. 诗歌原文
    鞭石驱山九日燀,文人何用强谈天。
    黄星靡聘河图出,枉矢西流金虎迁。
    勿将死玉匹生刍,义竹春深咒老梧。
    种得兔丘为媚草,化成婺女作桑弧。
    人才信已同蜍志,燕市今当访狗屠。
    龙比负尸徒往事,倚天长剑客星孤。

  2. 作品赏析

  • 主题: 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世事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界中草木的生长变化进行比喻,反映出作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惑。
  • 意象运用: 全诗以草木的生长变化为意象,借自然现象来表达作者的哲学思考。如“鞭石驱山”、“枉矢西流”等诗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暗喻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幻莫测。同时,“勿将死玉匹生刍”、“种得兔丘为媚草”等诗句则通过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境和选择。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诗歌更具哲理性和艺术性。
  • 情感表达: 整首诗充满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感叹。诗人通过对草木生长变化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这种情感的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 诗人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作为意象载体,通过草木的生长变化来隐喻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独特的韵味和审美价值。
  • 语言简练: 谢元汴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雕琢,既符合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又能够准确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语言风格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 意境深远: 谢元汴的诗歌意境深远,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赋得揽察草木犹未得示诸子五首·其五》是一首集文学艺术与哲思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才华,更通过丰富的意象、简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传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是谢元汴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