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氏衣冠奕世芳,多君人物更轩昂。
典坟深得家庭训,藜杖常分太乙光。
沆瀣一泓澄器宇,琅玕五色擅文场。
清谈错落珠玑唾,满腹幡回锦绣肠。
浩气直凌霄汉上,文光遥射斗牛傍。
京闱奏捷芳名着,太学藏修令誉彰。
累蹶春闱嗟坎坷,两除别驾羡贤良。
襟怀潇洒三秋月,节操清严六月霜。
梧郡槁枯皆发达,东昌狐兔尽潜藏。
士元骥足从今展,怀古鸿声自昔扬。
铨部才书州佐最,滇南新绾郡侯章。
紫袍金带辞丹扆,皂盖朱幡出帝乡。
日绚双旌光熌烁,鞭催五马去超骧。
感君昔托金兰契,愧我今登白玉堂。
宦邸相逢情缱绻,河梁饯别意彷徨。
骊驹在道声盈耳,绿蚁生波酒满觞。
六诏云山连雪岭,三湘烟水接瞿塘。
不须临岐增别思,只用摅忠答圣皇。
冰蘖始终全素志,芝兰远近自飘香。
两岐麦秀春风蔼,五裤歌兴化日长。
惠爱但期符邵杜,循良端拟继龚黄。
雄飞骏逸无难事,增秩颁金有典章。
瑚琏终当陈太庙,楩楠必定栋岩廊。
莫言荒服人知少,当听黎明烛万方。
送尹太守之楚雄
介绍
《送尹太守之楚雄》是明代诗人谢一夔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主题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歌全文:《送尹太守之楚雄》的全文如下:“尹氏衣冠奕世芳,多君人物更轩昂。典坟深得家庭训,藜杖常分太乙光。”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尹太守即将离任赴楚雄的祝福和不舍之情。诗中的“尹氏衣冠奕世芳”描绘了尹氏家族世代显赫、才华出众的形象,而“多君人物更轩昂”则赞颂了尹太守个人的卓越成就与高尚品质。诗句“典坟深得家庭训”暗示了尹家世代遵循儒家经典教育,“藜杖常分太乙光”则形容尹太守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风采依旧。
文学风格:谢一夔在创作《送尹太守之楚雄》时,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技巧。他运用了排律的形式,这种形式要求诗的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展示了尹太守在楚雄任职期间可能面临的新环境和挑战。
艺术特点:《送尹太守之楚雄》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例如,“沆瀣一泓澄器宇”描绘了尹太守清澈如水的心境和正直的品格;“琅玕五色擅文场”则形容尹氏在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此外,全诗贯穿着对尹太守人格魅力和智慧的高度赞誉,以及对其未来成就的美好祝愿。
历史评价:该诗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也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在文学批评中,这首诗被认为是对古代官场文化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艺术再现。
现代影响:《送尹太守之楚雄》在当代仍然被广泛传颂和引用,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官场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许多学府和研究机构都将此诗作为教学资源,以增强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送尹太守之楚雄》不仅是明代谢一夔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一直受到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深入研究并欣赏这首作品,无疑能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知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