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公以新斋成述怀诗六首寄山中依韵奉和

何处投新句,松关日已曛。
倾来千斛雪,惊起一山云。
萝影枯逾瘦,泉声冻尚闻。
相期春渐暖,一榻可平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公以新斋成述怀诗六首寄山中依韵奉和” 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的第一句:“木公新斋成”,描绘了木公新建成的书房的场景。木公是一位文人,他的书房建成,意味着他的生活有了新的开始和变化。这里的“新”字既表达了时间上的变化,也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第二句:“我亦开书室”。作者也开设了自己的书房,这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体现了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精神。

第三句:“读书无日忘。”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没有一天会忘记学习。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第四句:“山中人共知。”这里的“山中人”指的是作者所在的环境或圈子,而“共知”则表达了这个圈子里的人们对作者行为的认同和支持。这种支持和认同让作者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第五句:“何须问前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前辈学者的看法。他认为前贤们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我们不需要再重复他们的足迹,而是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这种超越前贤的精神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六句:“且喜吾辈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他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人们亲密无间,共同经历了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种情感不仅源于个人的成就感,还源于对团队和集体的深厚感情。

《木公以新斋成述怀诗六首寄山中依韵奉和》这首诗通过描绘新斋建成、开书室、读书无日忘、山中人共知、何须问前贤以及且喜吾辈亲等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学习和团队精神的深刻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明代文学家杨慎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