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五首

半落层崖断壑中,静依云树望成空。
月疑浅影若堪似,梅逐馀香未许同。
不信马蹄能久白,独怜榾柮傍深红。
何人高卧峨嵋顶,满目寒光路欲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苏辙,字子由,是北宋时期的散文家,与苏轼齐名,有“小苏”之称。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还曾担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等寺院的主持,晚年更是致力于佛教修行和弘扬佛法。

  2. 创作背景:《雪五首》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苏辙在南宋动荡的时期经历了不少世事变迁,这些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在一场大雪中,他触发了内心的感慨,并以此为契机创作了这组诗。

  3. 诗歌内容:《雪五首》共五首,每首都描绘了冬夜下雪的宁静与壮美。其中,“窗前谁种芭蕉树?阴里无人水阶凉”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场景;而“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响的感受。

  4. 艺术特色:这组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尽管整首诗没有直接描写雪,但是通过窗户、声音等细节,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于雪景的独特感受。这种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苏辙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非凡才华。

除了以上关于《雪五首》的介绍外,以下还有几点补充信息:

  • 情感寄托:《雪五首》反映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在宁静的自然景象中,诗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文化传承:这组诗不仅是苏辙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诗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雪景的描述,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 文学价值:这组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雪五首》不仅展示了苏辙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底,也体现了他在乱世中的独立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这些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