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万象独凭陵,何物光芒积素凝。
面目冷然遗草泽,肝肠如见托崚嶒。
若为热处偏成水,不耐寒多竟作冰。
惟有野人茅舍稳,断桥孤屿一枝藤。

【注释】

蒙蒙:形容云层浓密。万象:指世间万物。独凭陵:独自高耸。何物:什么。积素凝:积聚成素,凝结成霜。

面目:面貌。冷然:冷酷无情的样子。遗草泽:遗弃草木丛生的地方。肝肠:人的内脏。如见:好像看见。托崚嶒(léng cēn):像山一样险峻的岩石。

若为:为什么。偏:偏爱。作:成为。不耐寒多竟作冰:不能忍受寒冷而变成冰。

惟有:只有。野人:山野之人。茅舍:用茅草搭盖的简陋房屋。断桥:残破的桥梁。孤屿:孤岛。一枝藤:一根树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雪来比喻人品,寄托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全诗以咏雪起兴,先写雪花之“独凭陵”,然后写到它给人的感觉是“冷然”与“遗草泽”,“肝肠如见托崚嶒”。再从反面写雪的“不耐寒”,最终归结到“惟有野人茅舍稳”。全诗构思奇特,立意新颖,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意味。

首联写雪花之“独”与“积素凝”。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洁白。在诗人眼里,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仿佛一个个独立无依、特立独行的“精灵”在飘荡。雪花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洒下来,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着;有的像柳絮轻扬,随风飘舞;还有的像星星点点,落在地上、屋顶、树枝上……真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它们似乎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尽情地炫耀自己的轻盈,然而它们却无法相互交流,更无法融合在一起,只能孤独地、自得其乐地飘荡,这就是诗人所说的“独凭陵”。

颔联由咏雪花转向写自己观雪时的感受。雪花虽美,但人们却很少去欣赏它那晶莹剔透的形态;雪花虽轻,人们也很少去关注它那飘飘洒洒的飘逸。相反,人们更愿意去注意那些在严寒中顽强生存下来的小动物们,因为它们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的品质——不怕冷,不畏风雪,甚至能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所以诗人便把目光投向了这些“遗草泽”、“肝肠如见托崚嶒”的小动物们。

颈联进一步描写雪花的特性。雪花虽然冷,但它却很坚强,不怕严冬,不畏严寒,即使面对冰雪的袭击也毫不畏惧。而人们呢?却因为受不了寒冷而纷纷变成冰块,这是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事情啊!诗人用“偏”、“竟”二字,表达了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愤世嫉俗的感情。

尾联则转而赞美那些像雪花一样纯洁美好的“野人”。诗人说,只有那些生活在野外的人,才能够拥有这样稳固、安全、温暖的居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像那坚韧不拔的山峰一样屹立不倒。在这里,诗人通过赞美野人、茅舍以及断桥、孤屿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这一联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指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贪图安逸享乐的人们,终究是要走向失败、灭亡之路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