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阳楼记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馀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岳阳楼记》并非明代文学家袁中道所作,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游岳阳楼记》是一篇描写岳阳楼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游记。它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国家事业的深切忧虑和对自己才华未展的哀愁。

《游岳阳楼记》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散文的重要篇章。该文通过对岳阳楼及其周边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细腻表达。同时,李白在文中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游岳阳楼记》的内涵,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游岳阳楼记》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其作者为唐代的李白。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岳阳楼的自然景观,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注。通过对这篇游记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