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馀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译文】
游岳阳楼的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湖面风浪平静,偶尔有几只小舟来往穿梭,犹如蝇头细字,在鹅溪练上飘浮。我们一起喝酒畅饮,心境闲淡,当正午时分,风势渐大,湖水波涛汹涌,发出汩汩之声。许多船帆结阵而来,也显得非常雄壮快速。日落时,炮车云生,大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澎湃,震撼城郭。我于是四处望去,景色惨淡,投箸而起,感慨万分,悲痛欲绝。过去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闷不得志,于是增筑了岳阳楼。建成以后,宾僚请求放声歌唱以示庆贺,子京说:“一定要凭栏大哭一番才能痛快!”范公“先忧后乐”的话,或许也是由此而发。定州之役,滕子京增筑城墙,征集兵士,慰问死者,奖赏生者,边境得以安定,但是朝廷中的文法官吏却耗费国力。朝廷用人如此,的确令人感到悲愤。然而我却从年轻时就入朝做官,到中年时为名谏议,后来又出任名将帅,已经逐渐发挥自己的才能;又有范君为我知遇,不久便报政最,有何可哭?至于我呢,为毛锥子(指科举考试)所困,一去四十多年,未能为国家献上一片心意,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壮志未酬,心情十分沮丧。近来又遭受骨肉亲人的变故,寒雁孤零地飞向天边,真是令人伤心,真令人伤心啊!
【赏析】
《游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1046年)所作的一篇散文。此篇是作者晚年任陕西经略副使、知代州至守成都时的游记散文。全文通过对岳阳楼壮丽景色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的豁达胸襟、乐观豪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文章结构缜密,语言简练,叙事抒情并重,寓议论于叙述之中,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注释】
①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西北洞庭湖畔。
②清和:清新和煦。
③鹅溪练:指白练般的河流。
④取酒共酌:指与友人一同饮酒作诗。
⑤亭午:中午时分。
⑥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信号用狼烟或烽火。
⑦落:同“槊”,古代的一种兵器。
【赏析】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由于家境贫寒,没有机会读书求学。他23岁的时候才补读经书。后来他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过兴化县令、秘阁校理等职。公元1059年(宋仁宗庆历三年),他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当时,北宋王朝内部腐败严重,外患频繁,范仲淹决心要振奋精神,改革弊政,加强边防。于是,他在赴任之前写了这篇著名的游记散文——《岳阳楼记》。
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人物的事迹,表达了作者的宽广胸怀和乐观豪放的情怀。文章先写登楼所见,然后转入怀古抒怀;接着写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凉之情;最后点出主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篇感情真挚而深沉,气势充沛而开阔,语言流畅而精练,构思严谨而巧妙。
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秀的游记散文。全文围绕“岳阳楼”这一中心展开,先写登楼所见:春光明媚;湖平如镜;小舟往来;风日和煦。然后写登楼所见之景:水天相接;山峦起伏;江水滔滔;战鼓震天。接着写登楼所见之事:将士们奋勇杀敌;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欢歌笑语。最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己虽然不能像滕子京那样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但仍然要立志报国、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不懈奋斗。整篇文章情感真挚而深沉,气势充沛而开阔,语言流畅而精练,构思严谨而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