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三五次,门径宛村庄。
曲水缠茅屋,深杨护粉墙。
雨烟荷叶净,风露稻花香。
未可全无事,疏经也学忙。

柳浪馆

过桥三五次,门径宛村庄。

曲水缠茅屋,深杨护粉墙。

雨烟荷叶净,风露稻花香。

未可全无事,疏经也学忙。

注释:

  • 柳浪馆:这是诗题,可能是一个地点的简称或名字。
  • 过桥三五次:多次走过桥梁。
  • 门径宛村庄:形容门路或路径就像村庄一样宽敞平坦。
  • 曲水缠茅屋:弯曲的水环绕着茅屋。
  • 深杨护粉墙:高大的杨柳树围绕着粉墙。
  • 雨烟荷叶净:雨水洗过的荷叶显得更加干净。
  • 风露稻花香:风吹过稻田,稻花散发出的香气。
  • 未可全无事:不能总是无所事事。
  • 疏经也学忙:虽然有空闲时间,但还是要学习一些知识或技能。

译文:

经过桥梁多次,门径就像村庄一般宽广。
弯曲的水流环绕着茅屋,高大的杨柳守护着粉红色的墙壁。
雨后的荷叶更加清洁,风吹过稻田带来稻花的香味。
不能总是无所事事,即使闲暇也要学习一些知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色。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

首句“过桥三五次”,简洁地勾勒出诗人多次走过桥梁的情景。这不仅表明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留恋,也暗示了一种频繁往来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诗句中,“门径宛村庄”进一步描绘了道路两旁的景象,仿佛是通往村庄的通道,给人一种亲切和熟悉感。这种描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乡村之中。

在第三句中,“曲水缠茅屋”和“深杨护粉墙”分别描述了自然景观中的水流和杨柳。水流绕过茅屋,杨柳守护着粉墙,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同时,这些自然元素也与人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最后两句“雨烟荷叶净”和“风露稻花香”则是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渲染。雨后的荷叶显得更加洁净,风中的稻花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为整个诗歌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气息。

结尾的两句“未可全无事”和“疏经也学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他认为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空闲时间,但仍然需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令人感动,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时间,不断进步。

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美景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