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维乃收剑。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曰:“此是司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来探视虚实。汝可急出迎敌。”魏延领命,出帐上马,引兵杀出寨来。夏侯霸见了魏延,慌忙引军退走。延追赶二十余里方回。孔明令魏延自回本寨把守。
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维哭拜而受。孔明又曰:“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成图本。汝可依法造用。”维亦拜受。孔明又曰:“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嘱曰:“我死之后,汝可依计行之。”岱领计而出。少顷,杨仪入。孔明唤至榻前,授与一锦囊,密嘱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时,汝与临阵,方开此囊。那时自有斩魏延之人也。”孔明一一调度已毕,便昏然而倒,至晚方苏,便连夜表奏后主。后主闻奏大惊,急命尚书李福,星夜至军中问安,兼询后事。李福领命,趱程赴五丈原,入见孔明,传后主之命,问安毕。孔明流涕曰:“吾不幸中道丧亡,虚废国家大事,得罪于天下。我死后,公等宜竭忠辅主。国家旧制,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亦不可轻废。吾兵法皆授与姜维,他自能继吾之志,为国家出力。吾命已在旦夕,当即有遗表上奏天子也。”李福领了言语,匆匆辞去。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乃唤杨仪分付曰:“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皆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我死之后,凡事俱依旧法而行。缓缓退兵
三国演义 · 第一百十四回 ·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历史风云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蜀、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这部作品中的第十四回名为《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在这一回中,描绘了汉丞相诸葛亮在临终前与儿子诸葛瞻的对话以及魏延对灭灯事件的处理。
这一回的主要人物是诸葛亮,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后世尊为“武侯”,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诸葛亮不仅智慧过人,还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曾七次北伐中原,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在《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这一回中,诸葛亮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仍关心国家大事,向儿子传授治国之道。此外,魏延作为蜀汉的一员猛将,在这一回中表现出了他的忠诚与勇气。当姜维发现魏延踏灭了灯时,魏延的行为引起了诸葛亮的不满,并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忠诚与误解的对话。
通过对这一回的阅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演义》中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也能够增进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