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十五

问:“孔门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多少实用!及曾!说来,却似耍的事,圣人却许他,是意何如?”
曰:“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着一边,能此未必能彼。曾点这意思却无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矣’。三子所谓‘汝器也’,曾点便有‘不器’意。然三子之才各卓然成章,非若世之空言无实者,故夫子亦皆许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陆澄问:“孔门弟子共聚一堂,畅谈志向,子路、冉求想从政,公西赤想管理礼乐,这些多多少少还有点实际用处。而曾!所说的,似乎是玩耍之类的事,却得到孔圣人的称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先生说:“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个人的志向都凭空臆想、武断绝对,有了这两种倾向就会偏执一边,顾此失彼。曾!的志向却没有这两种倾向,正合《中庸》中所说的‘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无人而不自得矣’。前三个人是‘汝器也’的人才,而曾!是孔子所言‘君子不器’的仁德通达之人。但是前三个人各有独特才干,不像世上空谈不实的人,所以孔子也赞许他们。”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讨论。以下是“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十五”中的部分内容:

  1. “吾尝谓先生之学,在心而言外也;其用,则在事而求诸己也。”

  2. “夫子之道,于诚而已矣。”

  3. “学者须是知得自家本分底学问方好。若只是空讲无实功者,便是门外汉了。”

  4. “先生之学,在心而言外;其用,则在事而求诸己也。

  5. “吾尝谓先生之学,在心而言外也;其用,则在事而求诸己也。”

  6. “学者须是知得自家本分底学问方好。若只是空讲无实功者,便是门外汉了。”

  7. “先生之学

注解

孔门言志,出自《论语·先进》第二十五章。耍,嬉戏。

意必,出自《论语·子罕》第四章:“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臆测;必,武断。

《中庸》第十四章:“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汝器也,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三章:“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女,汝;瑚琏,宗庙礼器。

不器,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十章:“子曰:‘君子不器。’”器,各有用途而不能通用,是以“君子不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