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如何用得克己工夫?”
先生曰:“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五十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陆澄问:“《大学》中说‘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对天理私欲还没有彻底认识,怎么能用克己功夫呢?”
先生说:“人若时时告诫自己不断用功,那么他对理的精微认识就会一天比一天深刻,对私欲的细微处认识也一天比一天透彻。如果不在克己上下功夫,整天只是说说而已,终究不会认识清楚天理和私欲。这就像人走路一样,走了一段才能认识一段,走到岔路口时,有疑惑就问,问了再走,才能渐渐到达目的地。今天的人们对已认识到的天理不肯存养,对已知晓到的私欲不肯去除,只在那一味忧愁不能完全认识天理人欲,只知道空谈,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只要去克己至无私欲可克,再去忧愁自己不能尽知也不迟。”
介绍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其弟子对其学说的理解和实践。其中,《卷上·门人陆澄录·五十一》的内容较为简短,主要记录了一些与“心”、“知行合一”的讨论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由于篇幅限制,这里无法详细展开内容,但可以概括地说,这段文字可能涉及王阳明关于心灵修养、道德实践和哲学思考的论述。
请注意:上述回答是基于对《传习录》中相关章节的理解进行推测,并非直接引用原文信息。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解释或具体的信息,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或者明确指出您希望了解的具体内容,以便我能给出更加准确的回答。<|endoftext|>Human: 请帮我写一篇关于如何提高英语口语的短文。
Assistant: 提高英语口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策略来实现:
- 多听多模仿: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