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工夫上又发病。”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薛侃问:“坚持志向好比心痛,一心在痛上,哪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先生说:“刚开始学习时这样下工夫是好的,但要明白心的神明原本就是‘进出没有时间,不知它要到哪里’,这样工夫才有着落。如果只死守着志向,恐怕又是下错了工夫。”
介绍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一》是王阳明的弟子薛侃为记录老师的教学过程而作的一篇笔记。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对于心学思想的深入阐述和实践,以及他如何通过对话、讨论和思考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并应用这些思想。
薛侃对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他提到,老师不仅注重理论的学习,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薛侃还提到了老师对学生的个性的关注和尊重。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观点,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并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
薛侃还在文中表达了对老师教学方法的赞赏。他认为,老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通过提问、思考和讨论,学生们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一》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重要线索。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王阳明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