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问在座之友:“比来工夫何似?”
一友举虚明意思。
先生曰:“此是说光景。”
一友叙今昔异同。
先生曰:“此是说效验。”
二友惘然,请是。
先生曰:“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如此,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若只管求光景,说效验,却是助长外驰病痛,不是工夫。”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先生问在座的朋友:“近来功夫进展如何?”
一个朋友说自己内心虚明。
先生说:“这是说表面现象。”
一位朋友讲述了过去和现在的不同。
先生说:“这是说效果。”
两人茫然不解,请教先生。
先生说:“我们现在用功,就是要使为善的心真切。心真切,见善就会向往,有错就会改正,这才是真切的功夫。这样一来,私欲日渐消弭,天理日趋显明。如果只沉迷在求光景、说效果上,这样反倒助长了求外的毛病,就不是真正的功夫了。”
介绍
“传习录·卷上·门人薛侃录·三”是指明末王守仁弟子薛侃所编《王文成公全书》中的第三篇,全名《传习录·答陆原静》。这篇文章是王守仁与学生陆九渊的书信交流,主要讨论了心学的一些核心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王守仁提出了自己对心学的理解,强调“知行合一”的观念。他认为,真正的学问不在于纸上空谈,而在于实际行动中体现。他主张通过直接体验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王守仁还强调了“诚意正心”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内心,才能实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他还提倡通过自我反省和修炼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这篇文章是王守仁心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于我们理解心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