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传习录 · 卷下 · 右南大吉录 · 教约 · 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练习礼仪,必须澄心肃虑,老师要认真审察每个学生的礼仪细节、容貌举止。不忽不惰,不沮不怍,不狂不野,从容自如而不迂腐缓慢,言语谨慎而不拘束紧张。久而久之礼仪就会熟练了,德行也就坚定了。学生的组次像吟诵诗歌时一样,每隔一天就让一个组练习礼仪,其余的三个组都认真观摩。练习礼仪这一天,免去其他功课。每隔十天集合四个组在学堂依次练习礼仪。每十五天集合各学堂到书院练习礼仪。
介绍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是一部记录其言行和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右南大吉录·教约·三》主要讨论了教育原则与方法的问题。
在这一部分中,王阳明提出了他的“致良知”理论,并强调通过学习、实践来达到道德修养的目的。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个人素质,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和技能。
此外,《右南大吉录·教约·三》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等。这些内容体现了王阳明对现代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应用。
总的来说,《传习录 · 卷下 · 右南大吉录 · 教约 · 三》是研究王阳明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之一,它不仅展示了他关于道德修养和教学方法的独特见解,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endoftext|>
注解
径而野,莽撞而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