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右南大吉录 · 教约 · 四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纳绎反复,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老师讲授功课不在数量多少,贵在精熟与否。根据学生的资质,能掌握二百字的只应当教给他们一百字,要保持学生的精力有余,这样就不会产生厌恶情绪,反而会有收获的愉悦。在诵读时,务必让他们专心致志,口诵心记,字字句句反复理出头绪,声调要抑扬顿挫,思想要宽广虚静,久而久之学生自会举止有礼、谈吐文明,智慧与日俱增。

介绍


《教约》是朱熹的著作,内容主要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方法、原则等。

  1. 该段文字出自《传习录》,是一部记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及其弟子言论的书。这部作品主要探讨了心学的思想体系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来达到道德修养的目的。

  2. 具体来说,《教约》中的内容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教育理念:朱熹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 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结合实际经验,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
    • 个人修养:通过自我反思和反省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3. 这段文字的内容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教育理念的探讨
    • 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
    •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4. 在《教约》中,朱熹可能会提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