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只一物?”
先生曰:“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直因闻先生之说,则知程子所谓“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
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其说皆无可疑。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问:“先生曾经说善恶其实是一件事。善恶两个方面,形同冰炭不相容,怎么能说是一件事呢?”
先生说:“所谓的至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稍有闪失就是恶了。而不是先有一个善,然后再有一个恶跑来和它相对应。所以说善恶只是一件事。”
黄直因为听了先生的学说,才理解了程颐所言“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对这些说法,黄直疑惑顿消。
介绍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讨论。其中,《门人黄直录·七》是一篇关于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文章。
具体来说,“传习录”是一部记载王阳明及其学生言论的思想文献集,它不仅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说、知行合一的哲学主张,也体现了其与弟子们的交流和讨论。《门人黄直录·七》是其中的一篇记录,讲述了黄直向王阳明请教心学问题的情景。
由于“传习录”本身是一个包含大量思想内容的作品,并且它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理论概念和历史背景,所以很难直接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主要内容。因此,我将根据文本的核心信息回答这个问题:
《门人黄直录·七》是王阳明心学著作中的一篇记录,讲述了黄直向王阳明请教心学
注解
程颐《二程遗书》:“天下善恶皆有理,谓之恶者非本恶,但过或不及便如此,如杨、墨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