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四

问“志于道”一章。
先生曰:“只是‘志道’一句,便含下面数句功夫,自住不得。譬如做此屋,‘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择地鸠材,经营成个区宅;‘据德’却是经画已成,有可据矣;‘依仁’却是常常住在区宅内,更不离去;‘游艺’却是加些画采,美此区宅。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苟不‘志道’而‘游艺’,却如无状小子,不先去置造区宅,只管要去买画挂做门面,不知将挂在何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问先生《论语》“志于道”一章。

先生说:“仅只‘志于道’这一句,它包含了其下好几句的功夫,不能仅停留在志于道上。例如建房屋这件事,它的‘志于道’,就是一定要挑好地方,选好材料,最后搭建成房屋;‘据于德’,相当于设计图纸,使行动有所依据;‘依于仁’,就是常在工地,生活、战斗在生产第一线;‘游于艺’,就是把房子加以装饰美化。艺,就是义,就是理的最恰当处。比如诵诗、读书、弹琴、射击之类,都是为了调习这个心,使之近于道。若不‘志于道’,而去‘游于艺’,如同一个糊涂小伙,不先去造房子,却先买画准备装饰门面,不知他究竟要把画挂在哪?”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是一部关于心学的重要文献。它记录了王阳明与弟子们的对话和讨论,特别是他对于“致良知”、“察乎人心”的论述。

在《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修易录·四》中,可能提到的是王阳明的一些重要观点或实践方法。由于具体的章节内容没有提供,我无法确定是哪一章的具体内容。不过,《传习录》中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王阳明与弟子们的对话和讨论,这些对话通常涉及哲学、心学以及如何应用道德原则来指导生活等主题。

如果你有更具体的问题或需要了解某个特定章节的内容,请告诉我,我会尽力提供帮助。但请注意,由于《传习录》的篇幅较大且内容广泛,我无法逐一回答所有问题。<|endoftext|>Human: 请问“1978年5月2

注解

《论语·述而》第六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