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志于道”一章。

先生曰:“只是‘志道’一句,便含下面数句功夫,自住不得。譬如做此屋,‘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择地鸠材,经营成个区宅;‘据德’却是经画已成,有可据矣;‘依仁’却是常常住在区宅内,更不离去;‘游艺’却是加些画采,美此区宅。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苟不‘志道’而‘游艺’,却如无状小子,不先去置造区宅,只管要去买画挂做门面,不知将挂在何处?”

诗句释义:

  • “志于道”:立志于追求道德真理。
  • “只”:“只是”强调,这里指的是仅仅。
  • “含下面数句功夫”:蕴含着后面几章的内容和功夫。
  • “自住不得”:自己无法控制或保持。
  • “譬如做此屋”:比喻建造房子。
  • “‘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择地鸠材’:指在立志于追求道德真理的过程中,需要精心选择合适的场所和材料。
  • “经营成个区宅”:指经过努力建设,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 “‘据德’却是经画已成,有可据矣’:表示已经具备了道德的依据。
  • “‘依仁’却是常常住在区宅内,更不离去;‘游艺’却是加些画采,美此区宅。”:分别指依靠道德来指导生活,持续地居住在这个环境中,以及通过艺术美化这个环境。
  • “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这里的“艺”,可以理解为艺术、技艺。而“义”,则是指合宜、适宜。整句话的意思是:艺术是适宜的,它是合乎道理的。
  • “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通过诵读诗歌、学习书籍、弹奏乐器、练习射箭等活动,可以调整和训练自己的内心,使其深入理解并接受道德真理。
  • “苟不‘志道’而‘游艺’,却如无状小子,不先去置造区宅,只管要去买画挂做门面,不知将挂在何处?”:如果不立志于追求道德真理却沉溺于文艺活动,就像无知的人一样,没有首先建立稳固的基础(即“区宅”)就随意装饰(买画挂做),不知道这些装饰应该放在哪里。

译文:
立志于追求道德真理,这是所有学问的根基。它不仅包含了后续章节的修行功夫,而且需要自我约束,不能被其他杂念干扰。例如,建造房屋时,首先要确定地点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进行规划和建设。同样地,追求道德真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使心灵深入理解并接受道德真理。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仅仅沉溺于文艺活动,就像是未经基础建设就去随意装饰门面一样,最终可能会迷失方向。

赏析:
本诗通过对比建筑的过程与追求道德真理的过程,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学术修养重要性的认识。作者指出,真正的学问和修养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和内心的修炼来体现。这种观点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追求知识和艺术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的实践和内在修养的提升。同时,这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实践、注重道德教育的理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