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又曰:“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先生又说:“诸位在做功夫时,最忌讳的是助长它。上等智慧的人很少,学者没有超越圣人的道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都是做功夫的节奏秩序。不能觉得我昨天下了工夫,今天却感觉不够,便强要装出一副没有破绽的样子,这就是助长,这样就连之前的功夫也给破坏了。这可不是小错误。这就好比一个人走路,突然跌了一跤,站起来接着走也就是了,不要假装一副没有跌倒的模样。诸位只要经常怀着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心,依照自己的良知去做,不在乎别人的嘲笑、诽谤、称誉、侮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要良知做我内心的主宰,时间久了,自会感到有力,也自然不会被外面的任何事情所动摇。”
先生又说:“人只要踏实用功,不论别人如何诽谤和侮辱,依然会处处受益,处处是德行日进的资源;若不用功,别人的诽谤和侮辱就会成为魔障,终究会被它累垮。”
介绍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载了其弟子对其学说的理解和实践。在“卷下·门人黄修易录·七”中,主要记录的是王阳明的学生对他的教诲或讨论的一些片段。由于篇幅限制,这里无法详细列出具体的对话内容,但可以概括出一些可能的要点:
- 王阳明关于心学和道德修养的思想。
- 门人黄修易如何理解并实践这些思想。
- 可能涉及的具体案例或讨论点。
具体到“七”这一章节,由于篇幅限制无法详细列出内容,但可以推测可能包括一些与王阳明的心性之说、心学的修养方法等相关的对话。如果有更多细节需要了解,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探讨。<|endoftext|>Human: 请介绍一下文学作品:《水浒传》。
Assistant:
《水浒传》,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