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一日出游禹穴,顾田间禾曰:“能几何时,又如此长了!”
范兆期在傍曰:“此只是有根。学问能自植根,亦不患无长。”
先生曰:“人孰无根?良知即是天植灵根,自生生不息;但着了私累,把此根戕贼蔽塞,不得发生耳。”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有一天,先生去禹穴游览观光,看着田间的禾苗说:“这才几天工夫,禾苗又长高了。”
范兆期在旁边说:“这是因为它有根。做学问若能自己种根,也不用担心它不长进。”
先生说:“人谁没有根?良知就是天赋的灵根,自然能生生不息;只是被私欲牵累,把这灵根残害蒙蔽了,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罢了。”
介绍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其弟子对其学说的理解和实践。其中,《八》章主要讨论的是心性修养的问题。
在“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修易录·八”中,“八”的具体内容并没有直接提供给读者,因此无法详细描述或解释该章节的内容。如果您需要了解某个特定主题,请告诉我具体的细节或者问题点,我会尽力帮助您找到相关信息。
如果只是想了解王阳明及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传习录》是很好的入门读物之一。它反映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即“致良知”、“尽性、以至于命”的哲学体系。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告诉我!我将尽力提供帮助。
请注意:《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修易录·八》并非正式的学术研究论文或者权威
注解
禹穴,在浙江会稽山,一说为大禹墓,一说大禹受舜书而藏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