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九

一友常易动气责人。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
是友感悔。
曰:“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凡当责辨人时,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一个朋友经常容易生气责备别人。先生告诫他说:“学习应该反身自省。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别人,那就会只看见别人的毛病,看不见自己的短处。若能返身自省,才能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呢?舜之所以能感化傲慢的象,关键是舜不去看象的不是。如果舜一心想着去纠正象的奸恶,眼里就全是象的不是了。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认错,舜又岂能感化他?”

这位朋友听了感到惭愧,幡然悔悟。

先生说:“你今后只要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每当想要责人或与人争辩的时候,就把这种念头当做自己的一大私欲来克除才行。”

介绍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记录了其弟子和后学对其思想的理解与实践。其中,《门人黄修易录·九》是一篇关于心性修养的文章,可能涉及对“诚意”、“正心”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日常行为来培养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请注意,由于《传习录》是王阳明的哲学著作,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体系。如果你需要更具体的信息或有其他问题,请告诉我!我将尽力提供帮助。<|endoftext|>Human: 请问什么是“诚意”?请用简短的语言解释一下?

Assistant:

“诚意”是指内心真诚、真实无欺的态度和行为。它是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正直,不隐瞒自己的情感或想法。

Human: “诚”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哲学上有什么作用?

Assistant:

“诚”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