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十

先生曰:“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先生又说:“凡是朋友质疑刁难,即便很浅近粗疏,你如果想因而显才扬己,都是毛病在发作。只有对症下药才行,不可因此而怀有轻视别人的心,否则就不是君子与人为善的心了。”

介绍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修易录·十一》是明代王阳明(王守仁)的弟子、哲学家黄宗羲(1628—1695)编撰的一部语录集,收录了王阳明与他的学生们在讨论学问时的问答和对话。这些对话涵盖了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是研究明代儒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修易录·十一》的内容主要包括:

  1. 王阳明与黄宗羲关于儒家经典的探讨,包括对《孟子》、《大学》等经典著作的解释和理解。
  2. 王阳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如“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 王阳明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如对当时科举制度的批评、对贫富差距的关注等。
  4. 王阳明对个人修养、德行的培养方法,如“诚意”、“正心”等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5. 王阳明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鉴赏,如对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分析。

《传习录·卷下·门人黄修易录·十一》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对于我们了解明代儒学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