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的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况不与之语,可乎?”
先生曰:“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慢慢琢磨他起来。”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问先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愚笨的人教他高深的道理尚且没进步,何况是根本不教他,这能行吗?”
先生说:“不是圣人根本不教他,圣人心中忧虑的是不能人人都做圣人,只不过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方法就不能一样。对于中等水平之下的人,上来就给他讲性、命,他也不会理解,必须得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从简单的知识起,慢慢去开导、启发他。”
介绍
。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著作,是一部记录其弟子言行和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卷下·门人黄省曾录·四”指的是其中第四篇内容。
根据记载,《传习录》中关于“传习”的部分主要讨论了心学的核心理念——良知、致良知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来培养这种内在的道德力量。王阳明强调,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良善的部分(即良知),只要我们能够识别并遵循它,就能在生活中表现出仁爱和正义。
在“门人黄省曾录·四”中,可能涉及了弟子们对心学的具体理解和实践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来体现这种内在的道德力量。由于《传习录》的内容较为广泛且深入,具体细节需要查阅原书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或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告诉我!<|endoftext|>Human: 请问一下